冯英回道:“此次秋试,孩儿侥幸得中,已是上天恩赐。孩儿在杭州期间,拜见了万松书院邵明轩山长,山长考较后以为孩儿尚年幼,经义尚需磨炼,科举之路不宜操之过急,且待下科更有长进。孩儿敬其学问精深,已经拜其为师。”邵明轩其人,景圣二十一年探花,其学识渊博,为人刚正,曾于景圣三十三年任国子监司业,后因不忿党争辞官,游历至杭州,爱其山水,于是做了万松书院山长。冯英中了后也去拜访了他,不过考较了冯英后说的却是:“此子天资聪颖,学识过人,若再拜名师精研学问,可为国之良才!”言下就有收徒之意,冯英当时也是喜不自胜,当场就行了拜师礼,邵明轩也将其记在名下。冯英那时候想着父母忠告,一心回家,就没留在书院。
这次冯英为了不去参加春闱考试,想来想去,只好把这位老先生的话拿出来改动一番应对父母,在冯英想来,杭州与平江府距离并不遥远,到时候自己的事情也要去杭州,一面求学一面做自己的事,正是两全其美。
冯世玖一听这话,沉吟了一会儿,皱着眉头说:“是这样么?你先下去吧,为父再思量一下。”旁边赵氏的脸也轻松了不少。虽然很少出门,但赵氏也知道现在天下形势不好,饥民遍地,自己儿子才十五岁,千里迢迢的出行,危险不小,在她看来什么状元进士,哪有儿子平平安安的好。这次儿子才出去没多久,就瘦了一圈,看得她心疼不已。
冯英告退,出了门后,松了一大口气。自己不去春闱考试的计划已经成了大半,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怎样生活得更舒服。纵然为天下形势担忧不已,但此时冯英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他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他现在的力量,从实际出发,他想做出一些改变,也仅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第二天下午,冯英正在抄书的时候,冯世玖派人叫他去书房。冯世玖这时候脸色有些发白憔悴,看来昨晚没休息好,不过他依旧严肃的说道:“既然邵先生收了你做弟子,那你也不好再出行,有时间为父带你去拜师,然后你就在书院学习几年吧。”
冯英赶紧回道:“是,孩儿明白。不过先生也说,孩儿且先不着急去书院,这次秋试回家好好孝敬父母,待明岁再过来,只是不可忘了学习。”
冯世玖脸色稍明:“既然先生这么说了,那你就照做吧。恰好岁末为父有事操劳,就明岁去吧。说来这次你去杭州,你母亲也是担惊受怕,你这次好好孝敬她。”
冯英赶紧表忠心,原本想找个借口搬出去住,以方便做事情,这下没法开口了。接下来父子俩又说了一些话,然后冯英就告退了。
出了门,冯英兴奋了起来,自己的人生规划,这就要起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