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赵氏让冯英好好歇息两日,但因为要举办宴席,冯英并不敢怠慢。接下来的两天,冯英先去拜谢了先生,并感谢先生教导云云。其余大多时候在书房里,将许多书本笔记找出来,进行快速阅读和大字练习,同时继续抄写自己记忆里的东西,并时不时的完善一些想法,毕竟以前他见过的很多东西,他并不知道细节,现在就只能靠脑补,即使有可能不靠谱的想法都记下来。
在累了倦了后,就去找冯荣冯保,赵氏眼见二人心不在焉,也就放他们三兄妹去培养感情了。二人但有冯英去找他们,就欢呼雀跃不已。
并不是冯英魅力十足,主要是天天被赵氏逼着念书识文练字,二人烦闷不已,有兄长的维护自然是解脱不少。再是冯英带着他们过去,也是看他们年幼,给他们放松放松,教着他们玩着不少后世的游戏,冯英是真把他的爱护之意寄托在冯荣冯芸身上,又十分强烈的想将自己所知见解全教给他们,但他知道,这种事情必须谨慎小心,他的那些惊世骇俗的新事物一旦出现,那将会给家里带来灭顶之灾。
再有一个让冯英苦恼的事是,宴席过后,冯英进京参加春闱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就冯英本来的意愿来说,他是不想参加此次春闱的,一来时间紧急,三千多里路就要奔波两个多月是一个问题,但根本的还是他现在的水平去参加此次考试很成问题,虽然有融合记忆,但他对这种古文作答一时半会适应不了;二是作为一个来客,他对这种选拔制度有打心底的抵触,又在天下将乱的时节,千里迢迢的去应试,除了受罪,还要穿过许多灾区,危险系数实在不低;第三,假如有幸中了进士,那么接下来也不知道会被放在什么地方权知县令,三年一磨勘,这对冯英来说简直是浪费生命,他有自己的打算。再看看现在平江府,江南水乡,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生活惬意滋润,还有弟弟妹妹等着他教。综合考虑下来,他觉得一定要找借口推脱这次考试,现在他就为找什么理由说服父母而纠结。
庆贺冯英中举的宴席如期举办,知府公子高中,阖州大大小小官吏士绅都来恭贺,礼仪收得堆满了一间屋子。因冯世玖是外放做官,所以亲属并不多。席间,冯世玖容光焕发,面带得色,和一众官绅谈笑风生,冯英自是恭敬的一一答谢。幸好没人为难知府公子,没让现场吟诗作赋,冯英松了一口气。
入夜,冯英被冯世玖、赵氏留住,冯世玖此时略带醉意,夸了几句,然后就顺着说:“此次秋试中了,给为父添了光彩,原想劝你戒骄戒躁,不过这两日间你勤学不辍,这很好。不过接下来的春闱大典才是关键,你准备好了吗?”赵氏在一旁隐隐有些担忧,但此事关系儿子前途,也不敢随意说话。
冯英脑筋急转,清了清嗓子说道:“父亲,孩儿深思过后,决定不参加这次恩科大考。”
冯世玖听罢一惊,醉意一下就退下去了,脸一沉,声音高了起来说道:“什么?不参加这次恩科,你再说一遍。”
冯英弓着身子,沉着声说:“孩儿打定主意了,不去参加此次恩科。”
冯世玖眯了一下眼睛,捋着下颌胡须说:“嗯,说说你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