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高绩效领导力:驱动组织业绩突破的制胜法则> 第9章 突破之点——六个“突破”克服难题(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突破之点——六个“突破”克服难题(2)(1 / 2)

牛根生带领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获得第六届中国改革人物奖,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回顾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有许多事,专家都说不能,但由于我们识字不多,一不小心把‘不’字给丢了,结果变成能了。”牛根生是开玩笑,但其实很有道理,他不是把“不”字给弄丢了,而是在他的意识里根本不存在“不”这个字,所以他赶超光明、伊利,使得蒙牛变成不断突破、在行业排名第一的乳业公司。牛根生就是一个领导者,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实现业绩突破的一个领导者。

推离舒适区

领导者向团队成员宣布:我们的业绩要突破3000万元。团队成员是不是一定会跟着你走?也许会有人骂你是疯子。其实不是领导者疯了,而是团队成员现在还不愿意改变现状,他们很满意当前的状态,处在舒适区中,无法认可领导者的目标。所以,领导者宣布完目标之后,要将团队推离舒适区。

企业领导者要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必须把团队成员推离舒适区。成员们现在处在舒适区里,肯定认为领导者疯了——他们每天的工作强度都一样,工作目标、压力都不变,领导者突然要加大强度,他们无法适应。舒适区就是已经习惯了的氛围,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请大家注意,人们每天都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在可预测的未来当中行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变成常态。这是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的状态,他们已经不愿意改变了。

领导者如果不改变这个现象,不可能的未来是实现不了的。

我在长虹公司培训时,其老总赵勇讲过,他接任长虹的“一把手”工作以后,就面临着挑战——他必须时时想着如何才能把长虹从业绩的低谷中再度拉起。而领导者的主要贡献就在于识别好主意,支持好主意,挑战现有体制,得到新产品、新服务、新程序,改变现有体制。当赵勇想带领长虹公司走出低谷,再次走向辉煌时,他发现那些旧的团队在旧的习惯下,在旧的舒适区里,不愿意行动。那时,他对长虹的所有中高层管理者说,凡是存在的都是不合理的。我很认同,这句话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了发展、为了业绩突破,凡是现在存在的都是不合理的。我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舒适区,相对更高目标来讲,它是不对的,是一个阻碍。所以领导者要突破团队时,要把这样的思想向所有的团队成员进行宣导,使其牢牢记住。

很多带领公司实现辉煌业绩的老总都有过这样的感想。

维珍航空的老板布兰森说,如果需要的话,他愿意把一家公司彻底翻个个儿,使大家永远都处在进化之中。摩托罗拉的前任总裁詹德说,当一家公司达到成功的顶峰时,一个好的领导会通过打破原有业务的模式进行变革。当时摩托罗拉趋于困境,詹德接任CEO,开发了新的手机——锋锐手机,摩托罗拉的业绩立刻提升了。海尔的营业额达到了1000亿元,在我国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但是,海尔必须打破现在的1000亿元模式,必须进行自我否定,建立一个冲击2000亿元的模式,这样才能突破。这就是领导变革。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类困难:一类是客观困难,资源的缺乏、气象灾害的影响、政策的限制等都属于客观类的障碍;一类是主观类困难,那就是团队,是人为的障碍。突破是好事,能够让公司发展壮大,员工收入增多,但是团队成员就是不愿意去干,这就是遇上了主观类困难。领导者的使命就是把这样的变革领导好。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变革就像粪肥一样,虽然闻起来臭,但它能让作物茁壮成长。此言不假。当领导者宣布了不可能的未来后,当领导者要把员工推离舒适区、从现在的平常态推到新的期望态时,员工也知道,一旦成功了大家都会有更好的收入和发展,但他们还是会说“不对,你让我们更辛苦了”。所以,变革很臭,即使很多人知道变革有助于自己茁壮成长,他们依然厌恶它的臭味。

我们需要变革的艺术,领导者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杰克·韦尔奇说过,改革没有选民,而一场可以被提前感知到的改革就更没有选民了。

“中子弹杰克”

杰克·韦尔奇被选为GE的CEO以后,开始推动GE的变革,实行数一数二的战略。按照市场竞争三法则,凡是没有在行业取得前两名的产品,他全都卖掉,他说:“我不需要不赚钱的产品,只要能在行业当中排名第一、第二的产品。”于是,他把GE这个老公司多年的“老家产”卖了。

当时,很多的GE老职工都说杰克·韦尔奇是败家子,他们给他起了个外号——“中子弹杰克”。

杰克·韦尔奇进行了大变革,甚至毫不留情地执行末位淘汰法。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感受到了改革是没有选民的,我们所有想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的人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人们会抵制变革发生。因为变革会打破人们的日常习惯,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很有可能使他们千辛万苦掌握的技能、获得的地位和控制力化为乌有,这就是人们抵制变革的原因。有些公司也是这样,一涉及改革,既得利益者就会疯狂反扑。在“黑洞”里的团队成员也不愿意接受变革,他们更愿意轻轻松松地过日子。所以,很多公司是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才意识到变革的必要性。

长虹在亏损了37亿元以后才认识到变革是必需的;政府看到了长虹37亿元的亏损后才下决心进行领导班子更换。为什么要在损失了37亿元后才这么做?其实不是长虹不想改革,而是它做不到。面对残酷现实的速度越快,突破的速度就必须越快,否则付出的成本就会越大。但是没有办法,现实情况往往都一样,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必定会面临一些困难,这是领导者必须突破的障碍。

跨越四道障碍

遇到障碍怎么办?

当领导者要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将团队成员推离舒适区的时候,必定会遇到四道障碍。我们称之为“布拉顿四道障碍”。第一道障碍是认知障碍:员工并不一定认同领导者的做法,不明白为什么要突破。第二道障碍是资源性障碍:想要突破,必须有金钱、设备、人力的支持,如果没有,突破就无从谈起。第三道障碍是激励性障碍:员工往往会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等思想。第四道障碍是政治性障碍:既得利益者会反扑,会抵制变革。

跨越这四道障碍的艺术和战略,决定了领导者是否能够顺利地将团队推离舒适区,将团队从现在的平常态推到一个新的期望态。

跨越四道障碍有四道要义,如果领导者能够掌握好这四道要义,就可以掌握有利地位。

第一,突破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常常会导致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必须等团队成员都认识到必要性后变革才能发生。其实这是错误的。让所有成员都认可改革,这是没有必要的。突破认知障碍的要点是:在任何组织中,一旦信仰新理念的人数达到了临界数量,组织很快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所以领导者关注临界数量即可。比如团队成员有50人,只要有一半人同意,其他人随大流,25人就是团队的临界数量。同时也要注意,临界数量必须是主流人群。

我曾经为广东省的邮政部门作培训。广东省的邮政部门要进行变革,没有必要让21个局长都认同,只要这21个局长中的主流人群数量达到临界数量,广东省的邮政改革就可以开始了。比如广州局、深圳局、佛山局、东莞局等属于主流局,只要这些局长认同,其他局长也会跟随,也跟着同意变革。所以,只要主流人群认同,新理念人数达到了临界数量,就可以开始变革了。

第二,突破资源性障碍。跨越了认知障碍以后,接下来要面对资源性障碍。几乎所有变革的资源都是不够的——当你有100万元资金,你会想做500万元的事;当你有了1亿元,你就想花2亿元。在资源缺乏的状态下,一定要把自己拥有的所有资源集中到变革的核心地带,最好能够放在短时间可以带来最大回报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