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目标
首先要突破目标。领导者在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的过程中,在执行日常运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核心观念,即必须有一个有竞争力的目标。
没有竞争力的目标,即使完成了百分之百,也没有任何意义,你的所有付出如果缺乏竞争性,就等同于白白付出,只有成本没有收益,是一定要亏损的。所以,想要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第一步就是设定目标,即突破什么,这是起点。
企业目标的三种类型
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是领导者在带团队实现业绩突破的过程中,下属与上级之间讨论得最多的目标。
第一类是惯性目标。有一些经理人很喜欢制订惯性目标,惯性目标是指靠惯性运作: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今年也依然如此;上一季度完成了多少任务,这一季度也如此。这一类的目标,即使完成了也不能称为突破,只能叫惯性。只能实现惯性目标的人,经常会被轻易替换,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企业并不需要特定的某个人。在一些大公司尤其如此,它们有强大的体系产能,多一个人或者少一个人不会对公司有太大的影响。中国移动在除夕前后,每一天都有几十亿元入账,基本上依靠的都是设备,即使有某个员工偷懒了,也不会对营业额有影响,这就是一种惯性。
第二类是激励目标。激励目标已有了一定的突破,但还远远达不到最高境界。追求激励目标的人往往会说:别人增加多少营业额我也增加多少,竞争对手投入多少资金我也投入多少,领导让我提高多少业绩我就提高多少。激励目标往往与奖金挂钩,给了奖励就突破,不给就不去做,久而久之又退回到惯性目标了,所以激励目标依然不是突破目标的最高标准。
第三类是激情目标。个人想要带领团队实现业绩突破,就必须选择激情目标。什么是激情目标?激情目标完全源于团队领导者内在的承诺,完全源于设定一个突破性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看似不可能完成,但越是不可能,就越要宣布“我要将其变为可能”!所以,业绩突破必须选择激情目标。
我无论在读书期间还是在毕业以后,都喜欢挑战激情目标。不需要上司命令,我会自己设定,并且设定的目标必须超过上司指定的目标。当一个人不断地突破激情目标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广,就会发现自己正一步步接近梦想。这就是激情目标的作用。
三类目标对应三类企业经营者
现实生活中,以上三类目标分别对应着三类企业经营者。
惯性目标对应普通经理人。大部分的普通经理人会习惯于树立惯性目标,这些人都属于有小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突破业绩,他们有小聪明,可以与领导打太极拳,甚至认为能少干一点活就是捡到了大便宜。他们习惯于不动脑子,跟着惯性走,认为这样“省事”,所以制订惯性目标的人一般只能当普通经理人。
激励目标对应职业经理人。这类人不在少数,他们经常树立激励目标,别人增加多少他们也增加多少,他们不愿意出风头。我曾经在一家方便面公司做培训,其经营者说公司每年能够增加20%~30%的利润,这是统一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认为这类目标只能属于激励目标。
激情目标对应卓越的领导者。突破业绩的最高境界是设定一个激情目标,与其相对应的一类人是卓越的领导者。我经常对下属和同事讲: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员工来对待,一定要把自己当成领导者来培养。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员工,你就只会有惯性目标;如果你把自己当成领导者,就会不断地自我挑战,设立激情目标。如果不断地进行挑战,你的财富会越来越多,舞台会越来越宽广。在社会上,凡是创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的人,全都是卓越的领导者,他们不甘寂寞,不愿意在一个团队中碌碌无为,愿意挑战自己!
可预测的未来与不可能的未来
第一,可预测的未来。什么是可预测的未来?墨守成规,不敢改变,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思维、同一种技能、同一种状态,自己的人生几乎一眼就可以看明白,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住房、社会地位、朋友圈子等等,这就叫可预测的未来。
请大家将自己今年的目标拿出来看看。如果你从事的是销售工作,领导给了你一个目标——2000万元,那么请你把这个目标分解一下,分析其中的惯性部分占多大比例:如果去年是1500万元,那么惯性部分占1500万元;剩下500万元,如果又有400万元属于激励,那么,你的激情部分可能只有100万元。大家要善于分解目标,只要分解并分析目标,就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属于哪一类企业家。所以请大家扪心自问,自己是普通的经理人、优秀的管理者还是卓越的领导者?是跟领导打太极拳还是愿意主动地站在上司、下属以及客户的角度去设置一个激情目标?每个人的不同职业发展道路都可以从数字层面被感知。
现在大多数人突破的都是可预测的未来,他们都生活在可预测的未来中,可预测的未来其实是无意识的行为。
哈佛教授哈格罗夫认为,可预测的未来就是用我们过去可能性的视野、用制胜方程式进行判断的一种未来,是一种根据过去的经验通过努力改进的未来。
可预测的未来
十几年前,我被分到了一个工厂。我年仅27岁,就被任命为分厂厂长,前途一片光明。
我当时就想,只要我肯努力工作,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应该可以平稳发展,10年之后就有可能被提升为集团副总裁,那时我37岁。我继续描绘我的未来:升任集团副总裁后,只要不出大乱子,不投机倒把,不贪污受贿,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我相信我可以在集团副总裁的位子上再干10年……我的可预测的未来从27岁一层一层延续到了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