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虎啸山河> 第一百零七章:埋没人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埋没人才(1 / 2)

城外的二营帐外,

公孙续这个二营长长长的叹了口气,刚才真是太吓人了。

去辅佐刘备那不是找死呢嘛。

他别说还有没有发展空间,估计自己手下的这批文臣武将都得被大忽悠给拐走。

这不得不防啊!

历史传言此人魅力指数爆表,属于男女老少通吃的那种,真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武将见了就会和他一起嗨的那种。

这种性质不得让公孙续不防着,就像孙策那样离谱。

这家伙从江东出趟门就有几十位文臣武将跟着回来,说是他打下江东都不如说这小子的魅力也是高的离谱。

可能对于这种人谁都无法免疫吧,反正经过史书这么描述公孙续都不敢见刘备了,他都怕自己疯狂的爱上这个人。

其实为不是谁都疯狂也有例外,好比即将成为老丈人的袁术。

这个宠儿就无视刘备的魅力进攻,在袁术的眼中:“我只想说在座的各位全都是渣渣。”

嗯……

就是这么豪橫。

不过公孙续这种矛盾的动物,可不敢和袁术那样玩世不恭的心理比,他自己不知道是为什么。

好像他与公孙续不只是两个记忆,而是性格和灵魂融合,他竟然性格上既成熟稳重又有时性爆如火,

明明想要成为杀伐果断的枭雄,却还是给予田豫无限的相信和公孙瓒真正的亲情,他也会对不知名的公孙佑和毅缀流下眼泪。

可能这种性格也会被说是妇人之仁吧,就像现在公孙续那是对卢植感恩戴德,他都恨不得给卢植磕两个头。

幸好这位师君知道自己在统领城北第二营燕北军,不然去刘备那里生活,这不是就是非洲的猴子不叫猴子。

狒狒的节奏嘛。

“虎牙将军别来无恙啊。”

“阁下是?”

就在公孙续沉思着即将要进入营帐时,忽然辕门外一位武将走过来并且叫住公孙续的官职,笑脸相迎很是客气。

公孙续见到此人后那是保持微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对方的长相可让他犯了愁,都这没印象啊。

这人是谁啊?

身边的护卫好像也知道知道对方过于唐突,随后便对公孙续低声道:“主公,这是新任的昭德将军郭典。”

“郭典?”

公孙续听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看着那张笑盈盈的大脸脸色有些暗淡,师君卢植和马日磾确实提到过此人。

好像是托大将军皇甫嵩的关系,这家伙已经成为太常马日磾的弟子,还是那种入室的关门亲传弟子。

呵呵,前途无量啊。

公孙续颇为知道此人的行迹,当年皇甫嵩与黄巾的曲阳大战,最后数十万人被摆了京官。

这位当时候身为巨鹿郡太守的郭典可真没少帮忙啊,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毕竟公孙续没有亲眼所见。

他就是觉得可笑,古人的思想就是不同,皇甫嵩尸山血海的摆京观百姓不觉得残忍,却说他是英雄。

从而使他威震天下成为汉末三杰。

而郭典趁人之危杀戮了多少黄巾将士的家属,从而抢夺他们的财物,又奸淫多少黄巾妇女和平民良娣。

结果朝廷现在朝廷封他为“昭德”。

真够讽刺啊!

公孙续这么着急来军营,就是准备要见田豫问问奇俞的事情,这个平定燕北地和他关系究竟怎么大了?

所以他可没功夫搭理他自己本来就看不上的人,于是说道:“原来是昭德将军啊久仰久仰,但将军不在中营来到我这里。

“莫非是饿了?”

“陈到何在。”

郭典听到公孙续的话后,笑容瞬间就凝固住了,陈到于是没等他开口拿着银牙刀出来喊道:“属下在。”

“昭德将军看来是饿了,你去叫人备上精米酒食,请将军前去赴宴,我尚且不饿还有些正事,就不陪同了。”

公孙续说完便进营而去,郭典那是尴尬到天际的程度,左右将士没有一个不看着他。

“将军,你是否要吃食?”

陈到这句话那简直就是在补刀,郭典眼睛等着营寨敢怒不敢言,他的出现好像就是为了给公孙续得瑟用的。

“好你这燕北地的小崽子,不就仗着你是公孙瓒之子嘛,如此嚣张跋扈,早晚有一天本将军会让后悔。”

郭典心里恶毒的诅咒完公孙续后没有搭理陈到,便直接拽拽的出去了,陈到也压根没想搭理他直接回到岗位。

公孙续那番话换谁都来气,来我营寨就是为了吃饭那就是乞丐,我有事忙你来找我那就是闲得。

反正就是一顿损,公孙续也没在意这个小人物,别说他区区统领二千兵马还低自己两级的杂号将军……咳咳

虽然自己也是这一类吧。

可是东汉不只论官职,就算现在北军七营的其他六位统领除大将军皇甫嵩外,每个人都和他是平起平坐。

就连大自己一级的曹操都不敢对他指手画脚,谁让咱是燕北军的少公子呢!

气人不?

其实按照太平盛世的话,公孙续手下的这帮士卒是属于边塞军,没有皇帝的命令,就是战乱都是不允许入京师勤王救驾的。

不然就是意图谋道,这种事情是在是太多了,好比西汉时期的七王起义,又好比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他们打的都是勤王的称号从而造反。

“勤王”一词可以追溯很远,甚至都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代,不过古代夏商周时期这种事情最先兴起。

商周只有天子才可以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可惜后来就乱了套,地方诸侯也纷纷称起王来。

所以孔子写春秋时最恨名实不符的事情,他主张搞政治第一在正名。

不然他都写不好史书,他写不好史书就暴躁,之后就想带着三千弟子去讲道理,讲道理不成功他就想砍人。

公孙续对此不怎么太了解,他比较了解的是另一种常见的反叛借口:“清君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