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0(1 / 2)

正因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就会变成盲点。继续说刚才的案例吧。凶手为了将谋杀伪装成自杀,利用针线这种老套的手法,制造完密室后,从门缝抽回丝线,以图毁灭证据。但是,如果在进行回收工作的途中,丝线啪的一下断了,会怎样?”

“室内就会留下针线的残迹。那样一来,尸体被发现时,诡计就会立即穿帮。”

“对凶手来说,这样会招致致命的后果。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收回室内的针线。若是被人看到就麻烦了,所以要赶紧采取措施,可是房门紧锁,从外面根本无法打开。这正是完美的窘境。呆立在紧闭门前的凶手——我认为作品如果从这种紧迫的场面开始倒叙,其必将出色地成为密室小说的崭新机杼。,“

“啊!……”无论新谷讲得多么热情洋溢,桐原的反应,依旧不温不火,“我好像终于明白了,可利用针线将房门上锁的诡计,并不怎么样哬。就没有更高明的办法吗?”

“从刚才开始,我不都说了好几遍吗,诡计只是细枝末节,并不重要!……”新谷扯着噪子说,他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当家教,费劲巴力地给成绩很差的小学生,讲解分数计算法的事。即便这样,他还是觉得,没有被奇怪的定式思维所支配的小学生更好些。

新谷深深叹了口气,喝了一口新送来的咖啡。(端来的人并非仲田真美子,而是另一个女服务员。)恢复精神后,他在椅子上调整了一下屁股的坐姿。

“明白了吗?那样一来,连诡计都没有了。从最开始就没有制造密室的计划。凶手没有做任何手脚,一下子就离开了犯罪现场。然后他发现,落下了能让自己罪行败露的决定性证据,于是立即返回现场。可是,自己离开时并未锁上的门,在自己离开后,没过多久的功夫,却从内侧锁上了,想进也进不去了。”

“原来如此。这种情况,真是相当的不可思议啊。”

“先说结论的话,就是凶手以为已经死去的被害人,还没有完全丧命。被害人苏醒后,发现了凶手留下的证据。可是,如果这样置之不理,凶手发现自己失策后就会回来,将遗留物带走。于是,被害人拼尽自己最后的力气,把唯一可以出入的房门锁上,这样凶手就进不来了。这也可以说是死亡信息的变形。如此一来,与刚才相同的窘境,所造成的不可能的状况,就会自然而然地,以精彩绝伦的形式建立起来了。就算不用牵强附会的诡计,也能设计出惊险的密室,这不就是个很好的范本吗?”

可是,在新谷说完话之前,桐原就流露出十分沮丧的表情说:“这是被害人自己上锁的类型啊。不过,这样一来,不就和结局是身负致命伤的被害人,靠自己的脚行走,把自己锁在别的房间后,死去的‘内出血’密室①的诡计大同小异了吗?我认为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构想。离截稿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您今天可否再重新推敲一下呢?”

①天城一在其密室侦探小说研究著作《密室犯罪学教程》中总结的一类设计密室的方法,即被害人在受到致命伤且未死的情况下,自己把案发现场制造为“密室”,而后死去的状况。

新谷惊讶得无言以对。

诡计、诡计、诡计……为什么总是摆脱不了它呢?连推理小说的基本常识都不懂,却还满腹意见。新谷感到肠胃里翻江倒海,他紧握拳头,牙关紧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