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这是什么意思?”叶商有点诧异,曲商漓这话不管怎么听都有一种想要在沙家浜安营扎寨、就此不走的打算。
“呵呵,意思就是,我想在Q市定居,起码这几年是打算在这住了。”曲商漓说完,转头看向了钱钱,后者接道:“我也有这个打算,先在这里住几年再说。”
“疯了吧。”叶商只是吐槽了一句,没有表示支持或反对。
Q市是三线城市,曲商漓跟钱钱一个生活在一线城市、一个生活在二线城市且活得很滋润、没有经济负担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才想来这里定居的呢?叶商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为了自己准确说是为了自己这个队友,不是他臭不要脸、自我感觉良好,实在是除了这个可能他根本想不到别的原因。
“这怎么算疯呢,大家关系这么好,住在一座城市就能经常见面了,不挺好吗?”曲商漓反问了一句,同时得到了翟正男和笛子的全力赞同。
翟正男道:“是啊,你俩不在的话,我就只能跟笛子一起玩了,怪没意思的。”
笛子道:“寄语姐、钱钱姐,你们能呆在这里我真心高兴。”
叶商不吱声了,既然人家已经决定,他也没必要且没资格说些什么。对于有行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成年人来说,她们在自由意志下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没问题的,前提是她们会因此承担决定所带来的后果。
叶商之所以不反对,其实是尊重他人的决定,这年头特别聪明和特别愚蠢的人都非常少,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谁也不比谁笨多少的人,自以为自己够聪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就认为他人的决定非常可笑,这才是十分可笑的事情。
由于两个姑娘初来又是要长住的状态,所以围绕着这两人如何安置、适应的话题开始了。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给你们找房子,这方面恐怕得拜托正男了,她也是外地来常住的,应该会接触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叶商作为本地人自然要帮忙了,可正是因为他是本地人,平时才不会留意租房信息的。
“这个问我也白搭啊,我一直都是住旅店的,包月。”叶商头一次知道这大姐住在什么地方,心说她可是真懒啊,宁可多花钱住旅店也不认认真真打个房子。
“还是我们自己来吧,叶商你平时也帮我们留意一下,我们只要求整洁、空间大就好,价钱不是问题。”曲商漓觉得既然大家都不擅长,那就不劳烦他人了,只是让本地人的叶商帮忙留心下。
而叶商呢,被那句“价钱不是问题”给伤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一个人啊。
“好好好,找到的话也带我一个,我可不想再住旅店了,你们能找到3居室就找,找不到的话让我住客厅都行,晚上要是遭贼了,我还能保护你们。”翟正男摆了两个架势,证明自己在看家护院方面的优势。
“可惜了,我跟父母一起住,不然也会搬过去的。”笛子小孩心性,有些渴望自由自在,觉得跟志同道合、聊得来的朋友一起住好过跟父母一起住。
这种想法想想就行了,真要实现了也不见得是好事,毕竟何种选择都要承担代价。跟父母住固然会在各方面受到限制,可以国人父母的观念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养育子女,这本来是好事,只是他们没有限定子女的年龄和干涉的尺度。
孩子只有十几岁的时候,观念还没有彻底成型、社会阅历也没有积累,这个时期管一管也说得过去,不然孩子很容易就行差踏错。可孩子二十好几了,父母还像对待十几岁小孩那样面面俱到地管教甚至是指挥,这就有问题了。
再说尺度,很多父母都有“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和“孩子是父母离体的器官”等说法,在潜意识上,觉得对于自己的子女他们拥有“绝对的管教权利”,根本不会区分“应该管的”、“最好可以管的”和“最好不要管的”。
为什么一个上学的孩子拿着一张98分的卷子回家会被骂?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不够完美,存在马虎的习惯,应该管。那为什么一个上学的孩子拿着一张满分的卷子回家后还会被骂?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应该竖立“满招损,谦受益”的观念,绝对不能骄傲自大,应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