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坚定地说:“现在听我的,这次中了举了,是大喜事,延迟一下回家,阿娘不会计较的。再者说,我好不容易出来一次,也该见见世面了。”
冯保无奈,也无法反驳,只得遂了他的意,但内心里也是暗暗欣喜,毕竟能出来见世面着实不易,回去了杂事多着。
接下来两日,为了让自己更清醒,冯英先是把自己携带书籍快速通读一遍,不过《春秋》、《诗》、《书》之类,有着之前记忆和三十多年经历,思维通达不少,两相印证之下,脑海中知识倒是印象越发深刻了。
时间紧张,将息了两日,觉得身体能活动了以后,就带着冯保出了门,打听出本地最大的书坊是东市的上林书斋。却就在本坊。到了上林书斋,仔细一看,这店两层木楼结构,门面三丈有余,进深约有四丈,大门上方黑色牌匾书“上林书斋”四个点金隶书大字,笔力不凡,很是有韵味。两边对联书写“漱六经芳润;储二酉精华”。到里边一看,两边两排书架,中间案子上一批书,摆着有百余类计万卷书,规模确实也不算大,不过这是相对后世来说。
刚进门就有伙计迎了上来,看到冯英衣着儒袍腰佩明玉,话头一转招呼道:“欢迎光顾,小店书籍类别丰富,有刚出的乡试经论,有名家经策,有诗书礼易,亦有一些传世孤本,敢问公子有什么需要,在下尽可帮忙?”冯英也客气道:“初来贵店,还未见识,先看一看吧,就不劳烦伙计了。”伙计告退,冯英就有一搭无一搭的找着看,挑了两本翻翻,却是包背装订,看得冯英郁闷,没奈何下找了几本史籍,看了半天,买了两本回去。读了一下午,终于对这时代有些了解。
如前世的那个世界一般,也是九州大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夏启夺位,商汤讨桀,周武伐纣,春秋秦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隋传九世,元越定鼎,四百年余,诸镇并起,崔氏龙兴。其时约合前世公元一千三百年左右,关陇门阀崔氏一统天下,于洛阳建都称梁朝,百十年余,天子暗弱外戚宦官争权不休,藩镇林立,北契东胡趁机生乱,终导致天下大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黄荃拥流民军五十万攻入洛阳,宗室大臣被屠杀一空,天下愈加纷乱。
时惠王崔元弘于逆乱中起,自襄阳起兵,割据关陇,转战天下,至长安称帝,建元武兴。为表崔氏再兴之意,仍以“梁”为国号,历时十余年,先后平灭江南、西蜀、岭南等叛乱,并自领兵逐北契东胡千里。再定国事后,武兴帝感旧朝军制混乱,于是提升士人地位,严格限制武人宦官外戚权势。废丞相及三省,设内阁,下辖六部主内事,划天下地方为十八司;其军制以兵部练禁军百余万,天子直管枢密院统兵及战事,如此权归君上。
历百五十年,天下承平已久,帝国却是危机潜伏,土地兼并严重,矛盾愈发激化,内有饥民流窜,外有边寇犯境。如此形势,朝廷却是纲纪日益废弛,党争不断,军制混乱。外不能御敌,内不能治政,眼看又是大乱将起时。当近天子崔常洛年三十,即位五年来,日益勤勉,内借阉宦挟制党争,外用边将御敌北凉东胡,以图中兴。然天下大势,非人力所能阻,阉宦一党严酷,激起众多民怨;边境耗帑无算,仅立寸功。国事日艰!
没有隋唐天可汗盛世,没有宋代靖康耻,诗词有流传,但不见李杜苏辛。真是天大的损失!那些无与伦比的文化!
冯元瑾也糊涂了,这算什么?异世?平行空间?那金闪闪的作弊器哪去了!
永平四年九月十五日,冯英赏月于望江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