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月见家乡的昆虫,最有趣的是一种被叫做笋波虫的东西。月见听说,在竹笋长出的时候,下一场雨,笋波虫就会从地里爬出来,然后美滋滋地偷吃竹笋。笋波虫的身体头部是一个尖尖的嘴,可以用来钻开竹笋,嘴上面还长出两根长触须,触须的顶部长着两个小点,月见估计那就是它的眼睛。腹部背面是可以开合的两片壳,壳下面就藏着笋波虫的翅,在它要飞的时候,壳就分开了。这种笋波虫也挺好抓,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到附近的竹林里面转转,总可以抓住几个,有些爬的高了,也只能白白看着。这种笋波虫也分两种,一种尾部上面是一个大黑点,被月见们称作水牛,还有一种上面是几条黑色的横纹,被月见们称作黄牛。黑牛比黄牛要大出一圈,月见觉得可能是公的吧。这笋波虫为了抱紧竹笋,都有长而尖的爪子,爪子分为两三截,捉来了去掉细尖的那截,就留下中空的一截爪子,有时候不小心让它们跑了,被全部去除尖爪的可能就抓不住竹笋了,或许会被饿死。有时候月见们怕被爪子抓伤,索性就都给摘掉,有时候就只摘取一个爪尖,让逃跑的可以存活,也看着更威风。为什么要去掉一个爪尖,那也是为了好玩。全因为去掉了一个爪尖后,剩下的那一截就是中空的,这时候只要往里面插一根细竹签。插了根竹签,笋波虫基本上跑不掉了,但是可以拿着竹签的另一头,让它飞起来,就可以当做“小风扇”。因为笋波虫出现的时候,正是八月天气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有此一物,可以把玩,还可以扇风,实在是受伙伴们的喜欢。这还不够,还有一种更加炫酷的玩法。在月见家门口,有一种叫做三颗刺的植物,这三颗刺,老叶是绿色,嫩叶是红色,月见知道,嫩叶是可以食用的。月见也摘下吃过,很酸中带一点点甜味,味道不算招人喜欢,但足够刺激。三颗刺名副其实,在它的枝干上刺分成大概三角形状的样子三个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是一颗小刺。摘下它的刺,再去找一个竹节,将竹节的一端去掉节部,把三颗刺的大头插在里面,然后,每颗小刺插进去掉尖爪的笋波虫的较大的那只足里。轻轻转动起来竹节,当笋波虫飞起来的时候,就会以大刺为中轴绕着竹节旋转,像极了一个小风扇,而这也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做推磨。正是农村处处都是宝,这笋波虫也可以吃。去翅膀上面的夹壳,去掉翅膀,可以直接烤着吃,也可以炸着吃。炸的时候,也用清油。这笋波虫比不得螃蟹,无论烤炸,都要加些盐,不然就会太淡,索然无味。这东西味道也勉强,但是个头小,数量也不太多,也就尝个鲜而已。
还有一种同样好玩的东西,那就是蜻蜓。月见有在古装剧中看过捕蝴蝶,但是月见们捕蜻蜓的方法有趣的多。
捕捉蜻蜓的工具制作很简单。先准备一把刀,到外面去砍一棵斑竹。月见们的房屋周围,基本上可以见到一小片的斑竹林。砍下一颗斑竹,然后去掉枝叶,再把最上面一截竹子的竹节去掉。月见们的附近,也有其他的竹子,比如楠竹、水竹和普通的竹子。普通的竹子就是大熊猫吃的那一种,这种竹子也可以用来编席子。编席子的时候,会有黄蔑剩下。因为编席子,主要是用的竹子的表皮,被称作青蔑。而要一层层的去掉里面的部分,竹子里面部分是黄色的,被称作青蔑。处理竹子第一道工序,就是从头划到尾,划成大概小指头粗细的一条条。然后就是用弯刀一次次去掉竹子的内表皮,即一层层黄蔑。第一次去的内表皮最厚,以前农村就用这种东西代替厕纸。然而这一层的黄蔑,确是好东西。只需要取一截,弯成圈,把两头插入到去掉最上面竹节的斑竹中。最后一步,就是去找蜘蛛网啦。农村的屋檐下,到处都是蜘蛛结的网,用刚刚准备好的黄蔑围成的圈,把蜘蛛网贴在上面,多弄几层,网就算比较密了,也不要留空隙。这样弄成的成品,就好像是加了长长的把手的羽毛球拍或者网球拍。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它来网蜻蜓了。
瞧见了蜻蜓,只需要静静的走近,把网缓慢而又稳稳的网在蜻蜓身上,这样,蜻蜓就会被沾在上面。有些蜻蜓停落在平地,有些停落在草尖上等尖锐地方。平地对网的伤害小,尖锐的地方,再加上蜻蜓一扑腾就会对网造成损害。捕捉蜻蜓的时候,尽量轻一点,不要让蜻蜓粘得太紧。太紧了把蜻蜓弄下来,就会容易让网也跟着缺一大块,而且蜻蜓的翅膀粘在网上了,取下来的时候不小心就把翅膀弄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