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有你人间很值得> 第15章 油饼包烧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油饼包烧麦(2 / 2)

林梅家里没有条件隔离。房子面积只有61平方米。林梅只能搬到客厅的木条沙发上睡。丈夫和母亲不得不共用一个卧室,用衣柜隔离。女儿则在自己的房间里,尽量不到客厅。

“除了妈妈,一家人都在咳嗽。”女儿回忆。但对比****“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总有一两个对不上,也没敢往那边想。”他们照常一起看电视、做饭,一整天都待在家。

父亲发烧38.2℃,浑身酸痛。女儿李晴也开始有类似症状,经武汉普仁医院诊断,左下肺感染性病变。一家人这才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

爸爸在第九医院拍了肺部CT,“双肺感染性病变”。医生告诉他,得尽快住院,再拖下去有可能呼吸衰竭。

林梅开始后怕,第二天中午,她到超市买了两袋一次性纸碗,“餐具分开,用完就扔”。

“现在最当紧的是我老公。女儿还年轻,应该挺得住。”她哭了出来。李晴赶紧拉住她的手,“莫揉眼睛,莫揉眼睛,先去洗手。

根据7号通告,全市各社区负责全面排查所服务辖区发热病人,并送社区医疗中心对病情进行筛选、分类。对于需要到发热门诊的病人,各区统一安排车辆送达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她所在社区的硚口区汉水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0多名医护人员,却要对接6万名社区居民。这里甚至不能验血,只能量体温开药。负责血液检测的医护人员无法到岗,一个出现发热,在家隔离了;另一个春节前回老家,现在回不来。

自称体温37.5℃的市民前来咨询,叶清寒建议他吃点抗病毒的药和抗生素,回家继续观察,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再来医院报备。

不少承担分级诊疗初筛工作的社区医院面临救治困境。

林梅一家所在的青山区钢花街西区社区卫生院空空荡荡,只有两名咨询患者。这里只能给你扎下手指头,验下血,做血常规初步筛查。打不了针也输不了液,工作人员建议她还是去金银坛医院,他们那里什么都能查。这意味着,即便是疑似病例,也需要患者自己想办法去定点医院就诊,因为这里也没有转诊车。

相比之下,九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显得繁忙。1月30日下午,医院门口一辆警车正在待命,两名量体温的工作人员正在逐一登记就诊者体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们要求只有发热患者才能进门。

一上午就有30多位居民来过这里。社区医院的功能就是初筛,如果患者血检指标和体温都有****的可能,他们将安排车辆转运到离这里最近的定点医院,“我们比其他社区医院好一些,卫健委给了一辆转诊车。其他社区医院可能都没有。”这辆转诊车,上午已经送了十几趟,都是疑似病例。

分级诊疗减轻了部分压力,但疑似病例还有很多,所以才会导致各定点医院床位不足、人满为患。

除了病例转送问题,多家社区工作站还出现了防护物资紧缺、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前几天接触的一个辖区的发热患者,让社区医院的秦英心有余悸。“已经发烧10多天了,病例上写的是病毒性肺炎,来了之后,找我们派车送他去医院,但后来他确诊的就是新冠病毒性肺炎”。

1月30日,马美莲所在的社区医院,因相关同事无法到岗,只能提供体温测量和开药。

她和同事只有口罩防护。“每天来的是不是潜在****患者,我们也不知道,只能减少回家的次数。”她已经让儿子一家三口搬到其他地方住,“孙子才四岁,怕把他们传染了”。

秦英已经20多天没有休息过。有时候凌晨还在接听居民电话。“我们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响应辖区居民求助”。

她的回访记录本已写满了八页,黑色字迹部分的是发热患者的求助内容,红色字迹是社区回访时病人的情况。每一条记录都标注着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和具体回访时间。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持续跟踪记录了21位患者的情况。

让秦英苦恼的是,个别居民不理解,为什么社区有车,但不能接送发热患者去医院就诊。“我们也要确保志愿者的安全。他们跟我们一样只有普通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都没有。但是没有办法,物资得优先保障一线医护人员,我们也能理解。”

有居民因此要投诉社区不作为。秦英苦笑着说。对于发热的患者出行,他们只能先与指挥部联系,再与医院联系,通过专门渠道运送发热患者。

1月29日,林梅所在的青山区卫监所,已经帮她联系到床位,是武汉新公布的第三批定点医院之一的武钢二院。1月31日,马美莲说,他们已经拿到医院核酸检测的名额。

“有了确诊结果,床位就有希望了。”

“我倒是不很担心自己,就有点担心做得不够好、或者给团队拖后腿,毕竟经验有限。”

~~~~~~~~~~~~~~~~~~~~~~

莞莞碎碎念:“小可爱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给偶留言哦,如果可以用红豆支持就更好了哇,把你们的打赏都多多砸过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