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圆梦新媒体> 第两百九十三章 网络语言也未必合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九十三章 网络语言也未必合规(2 / 2)

相比经过时间检验的语言,那些或有违语言规范,或让人不明其意,甚至明显不文明的网络用语即使可以风靡一时,也最终难逃速热亦速朽的命运。用不了三五年,某些曾经的热词便会如过眼烟云,被人遗忘。“我伙呆”“何弃疗”“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等过往若干年的网络流行语,而今很多已不被提及,以至连当初热衷于使用这些词句的网民现在也搞不清它们的意思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出版要慎用网络语言的理由。

慎用不等于拒绝,审慎严谨的同时也应适度开放、有所吸纳

一些著书者之所以热衷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应该是希求自己的作品跟当下的社会生活更合拍,希求自己的表述更生动鲜活、夺人眼球,更容易在海量的同类作品中首先跳出来。作文编稿当然应该与时代脉搏相合,文字也应求新求变求生动,这样的诉求与努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够把握好分寸,在不逾越基本规矩的前提下有精彩的表达效果,更是应该受到赞赏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一方面要紧贴时代、生动鲜活,另一方面要严谨规范、合适得体。很多时候,受作品题材与作者编者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所限,一部书稿是很难在两个维度上都达到较高水准的,有时甚至不得不舍弃其一。在这种情形下,通常只能取严谨规范,而在新鲜有趣方面有所放弃。谁都不能为了赶时髦而不顾基本的语言规范、表达语境和受众理解接纳的程度。因此,作者和编者只能删改不合规范的网络用语。至于那些跌至文明表达底线之下的粗俗、不健康的语句,则必定要抛弃之——即使它们打着生动的幌子。

当然,慎用不等于拒绝,我们不能让网络流行语肆意占领图书报章,但同时也要对这些大多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新语言现象有所认知、有所吸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极具包容性,网络语言中那些既具有新鲜度,又基本合乎语言规范,且能够真切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表达,理应以合适的方式出现在新时代的出版物中,以记录社会发展风貌。

比如由《大日报》发起、近3万网友参与选出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就属于这种表达。若将它用于谴责罪恶、唤起良知,则贴切、有力、生动。还有同时评出的另一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从不一样的角度道出了贫穷对人们的见识、认知能力和精神境界的负面影响。作为那个年度极具影响力的网络流行语,这两句话不仅符合语言规范,而且语义明晰,普通大众一眼就能看明白,只要语境合适,它们完全可以见诸报章书页,甚至可以成为文中亮点。而其他网络语言只要不是污言秽语等应当禁绝的词句,且基本符合文字表达规范,在合适的语境下也可以适当使用,只是需要作者和编者在需要时予以相应的说明与解释。

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变化的鲜活标志,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方式及效果,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若任由各种网络热词被滥用,则必定有损于汉语的纯洁性,甚至使汉语发展面临低俗化、粗野化的危局。

同时,媒体肩负引导、规范、筛选、过滤语言传播的职责,图书出版更肩负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职责,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应当牢记使命,下功夫学好语言,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会甄别各式各样的网络词语,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健康发展而努力,使我们的出版物可以为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服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