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四起,烟火冲天,连哭嚎都被掩埋在巨大的爆炸声,海面上原本威武的军舰变成了一团巨大的烟火,两位英烈的灵魂随之飘散。
1937年8月19日,沈崇诲驾驶飞机冲击敌舰,壮烈殉国,享年26岁。
1937年8月19日,陈锡纯壮烈殉国,享年22岁。
牺牲和死亡接踵而至,每一次起飞都是永别,每一次落地都是恩赐。
当时在南京的陈怀民去沈崇诲家中送去的讣告,原本他已经做好面对情绪崩溃的家属的准备,可是那位在重立的牌楼中温婉端立的贵妇含着泪看完了儿子在校期间写下的文字,听他陈述她的儿子,还有他,他们选择走上这一条路的初衷。
“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而是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沈母默默悲泣,依旧不忘给临行的陈怀民送去一盏相差,就像当初给自己儿子送去的一样,留给镜头的,只有一位孤独的母亲端立的身影。
1937年9月,日寇空袭南京,陈怀民击落敌机一架,击伤四架,在日寇四架飞机的围攻下油箱中弹,被迫跳伞,侥幸生还。
1937年10月,刘粹刚阵亡于山西,他的妻子许希麟试图殉情,被家人救下后,家人抱着万一的可能把刘粹刚最后的遗书交给她。
“假如我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们生在现在的中国,是不允许我们偷生片刻的,你也要勇敢的生活下去,不要失去理智,不要殉情尽节。”
许希麟抱着刘粹刚的遗书嚎啕大哭,擦着眼泪继承刘粹刚的遗志,从基础教育做起,尽己所能为危亡中的民族延续尽一份心力。
1937年11月,高志航与周家口阵亡,壮烈殉国,这一年,他的女儿高友良才六岁。
1937年12月,因年龄不够,顶用家兄名讳参军,击落敌机八架的乐以琴于南京保卫战壮烈牺牲。
1938年2月,日军空袭武汉,陈怀民随队长吕基淳、李桂丹升空应敌,座机被击中,被迫跳伞,可当陈怀民历经九死一生,从战场归来才知道,这一战升空的同僚能归来的寥寥无几,吕基淳、李桂丹等都已经牺牲在了武汉。
他似乎已经没有时间和心力感伤,1938年4月10日,他架机飞往台儿庄侦察,途中于日军遭遇,面对重重围困,身负重伤的他毅然操控自己的飞机迎头撞上,以座机撞毁敌机一架,并且奇迹般地成功跳伞逃生!
1938年4月29日,汉口空战爆发,陈怀民在苦战机残,身中数弹的情况下,明明可以跳伞求生,可他依旧毅然于敌机素有红武士之称的日军王牌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年仅22岁。
那一天,武汉的街头挤满了人,他们看着天空一团团腾飞的烟火,看着里面一个个消逝的生命,其中甚至包括了陈怀民的父亲。
死讯传来,陈怀民的未婚妻穿上他送的旗袍,跳下了那条他用热血洒下的长江,母亲哭瞎了眼,雇渔船试图在茫茫长江里打捞上儿子袁进魂归长空的遗体,他的妹妹陈天乐把名字改为陈难。
那些英姿勃发,璀璨明亮的少年郎,先后在空中炸成一团璀璨的烟火。
那一年,一位名叫林恒的少年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一位梦想着做电影明星的年轻人周志开,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学业,未来,甚至是生命,毅然报考这一所近乎无人生还的航校。走进航校,继承先辈的遗志,践行他们的誓言!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壮哉我少年中华,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华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