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四大队临危受命,前往轰炸日军舰队,笕桥空战爆发。
在空中纵横交错的灰白色飞机,轰鸣的枪炮仿佛急促的古典带着人的心脏一起跳动,连神经都一并绷紧,肾上腺素飙升,从热血阳光的训练一把拽入了热血刺激的战场。
而飞行员们用近乎炫技的飞行技巧在空中划过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创造出6:0的战果,空军首战告捷,教官高志航首开战绩,击落敌机,被称为空军四大天王之首。
在一片欢庆,观众和他们一起松了一口气,觉得日军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的时候,第二次空袭来临,四中队刘树藩仓促应战,飞机燃料耗尽,失速撞毁,壮烈殉国,时年21岁。
屏幕上的光线仿佛都黯淡了,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次生离死别,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伤心,从生死中走出来,同一天,张锡祜在和日寇交战时殉国,时年二十五岁。
他的父亲用家国大义压抑丧子之痛,说: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今吾儿为国捐躯,无可遗憾!
影片到此,节奏忽然加快,8月17日,沈崇诲驾驶轰炸机执行轰炸任务,从天而降的炮弹落在江面上不断对陆地开炮的敌舰上,给江岸上殊死搏斗的己方军队带来极大的鼓舞。
然而就在返航时,一直暗暗较量的同学,射击冠军闫海文的座机被敌舰高射炮打中,被迫在流弹横行的天空跳伞。
但是,风向扰动了他跳伞的路线,让他不幸落在敌舰上。
在日本人把他团团包围之时,面对日本军官投降不杀的说辞,他选择掏出手枪反击。他辛苦勤练的拳脚功夫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在击毙、击伤数名日军后,能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高喊着“中国无被俘空军”,饮弹自尽,壮烈殉国,年仅21岁。
闫海文的死给了沈崇诲极大的冲击,在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的航校,沈崇诲似乎下了一个决心。
在短短数天之内,他们的同窗,朋友,伙伴,一个接着一个的牺牲殉国,战争的残酷直冲冲得摆在他们的面前,可他们能做的,就只有擦干眼泪继续一往无前得奔赴长空,奔赴自己生命的终点。
而且他们都清楚,这一天也许并不会来的太晚。
仅仅是两天之后,8月19日,沈崇诲在返航时发现大批敌舰,并于敌军的飞机进行了激烈的交火。
飞机划破长空的鸣啸,机枪子弹突突的声音,瞄准镜里闪烁的红点,都让人提心吊胆,隐约预知了那个可能,却又拒绝思考,并且接受那个现实。
战斗机的机型差距太大,他们那些落后的机型在日军飞机的压制下脆弱的像是小鸟,同行的僚机一架接一架的爆炸,成为敌军飞行员口中一个冰冷的战绩。沈崇诲竭力不让自己去想,那些火花中消逝的生命,都是和他一起学习,一起作训的同学。
他能做的,就只有努力还击。
也许,现在击落的一架敌机,就能给更多的同学、更多的百姓带来一线生机。
可是,两天前,闫海文的处境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尾翼被炮弹射中,他无法返航了。
在无线电里呼唤他跳伞的催促下,电光石火之间,他看着江面上嚣张的军舰,他下了一个决定。
他命令副驾驶的投弹手陈锡纯跳伞,陈锡纯反问他呢?
沈崇诲没有回答,而在他的沉默中,陈锡纯顿时明悟了他的决定。
两个年轻人在这一刻达成一致的决定,就看到他的904号座机猛然压低偷渡,想着海面上的“出云号”,开足马力一往无前得冲下去!
无线电波里,回荡这两个年轻人为自己的国家发出的最后的怒吼:“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