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的制度是他为了配合系统兑换而特意弄出来的。
其本身就不健全。
今天发现问题,正好可以想想解决的办法。
想着,梁羽抬起头看向三人。
“莫离,你带着马无双一起去电影制作二部,他跟着你学习,直至疯狂自行车拍摄完成。
马无双,好好跟着莫离学习真实的拍摄技巧等等,等你学得差不多了,公司会对你有安排的。
你们可以走了。”
打发了莫离和马无双两人,梁羽仰靠着椅子沉思了片刻。
想着想着,他发现自己以前的思维出现了误区。
网传的鼎盛出品,必属精品牵动了他太多的心神。
让他一直觉得鼎盛出产的影视作品,就只能按这样的路走。
可实际上,行业内的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做到部部影视作品都是精品。
民众喜好的影视作品风格一直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同样一部作品,三年前拍出来,和三年后拍出来,在市场上的表现都会有极大的差距。
从这个方面想,鼎盛制度上的漏洞,想要健全完善,就不难了。
既然不需要吹毛求疵的去追求部部精品这个境界,那么资源不够,那就增加资源阿啊!
公司里没有足够的人手组建属于公司的影视剧团队,那么,不用公司的人手,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至于这会不会与他的打造精英团队的构想冲突,梁羽觉得不会。
只要选择在不影响公司根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调整,就能两边兼顾。
比如说,将齐彬这样在公司里拿不到重点资源的人放出去,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的才能。
他们选的项目,公司不做干涉,只负责最后的发行。
等到他们的作品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后,再凭借市场的反应,来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看是否足以担任公司重点项目的导演。
如此一来,公司既可以避免了资源不够造成的人才闲置,浪费了人力资源,又能构建出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公司人才良性发展。
先前公司已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分类管理。
一部分普通艺人签正常的合约,只有重点人员,才签重点培养协议。
在资源安排上,不也可以这样做么?
公司自己打造的归类为精英团队,专门负责兑换出来的作品的制作或者重要作品的制作。
放出导演出去按照行业一般规律组建剧组制作的作品,就作为次级作品,公司不多加干涉。
如此,现存的隐患就能解决。
想透这些,梁羽抬起头看向齐彬。
“齐彬,现在公司项目已经排满,已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上更多项目,这一点你也明白。
对你,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你自己考虑一下。
第一个,则是呆在公司,等到石导处理完西游第二季之后,金刚开拍,你就继续跟着他当助理导演。
第二个,则是公司拨款一千万给你,让你带着这笔投资,自己去挑选剧本,自己组建剧组,自己将电影拍成。
等你电影拍成了,公司会对你拍的东西进行初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发行。
两个选择,你选哪个?”
面对梁羽抛出的两个选择,齐彬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一时间有点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