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二百七十章 全村的希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章 全村的希望(2 / 2)

偏偏现阶段造反最多的就是这种人,往往上千名明军全副武装地按报告前去镇压叛乱,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所谓的“叛军”只是三四个脑子不太好使的白痴!

这样的闹剧消耗了明军大量精力,还给地方上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以“叛乱频繁、朝廷难以镇压”的错觉,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地方动乱。

南直隶此起彼伏的叛乱已经几乎将张维贤的耐心消磨殆尽,他此来不仅肩负着皇命,身后还有父辈和其他勋贵们殷切的期望,他是不能输的!

自英宗以来、勋贵和宗亲势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文官们从于谦的时代开始,便一直持之以恒地削弱由勋贵、武将们把持的五军都督府,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移交给被文臣们把持的兵部。

在洪武年间,五军都督府还是大明实际上和理论上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肩负着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重要职责,兵部都只是给它打下手的。

但后来英宗在土木堡兵败,将京营精锐和老牌勋贵们在土木堡丢了个一干二净,大明的兵权便落到了成功保卫燕京的于谦手里。

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清流文官,于谦对骄横跋扈的勋贵和武将没有任何好感,他从骨子里不相信这帮人,并开始着手将权力集中在兵部手里。

在于谦的个人威望达到巅峰之时,他不仅实际掌握兵部的军政大权,还掌握着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军队指挥、管理权。

他后来更是从直属于五军都督府的三大营中抽出十五万精锐,分十营团操,称“团营”,以兵部尚书或都御使提督营务,几乎完全架空了五军都督府。

于谦鼎盛时期握有的兵权极为恐怖,按史书的说法:“平日军务悉凭节制,自总兵而下莫不箱口结舌以依从,俛首帖耳以听服”,全国的军事权力被高度集中在于谦和兵部手中。

这自然引起了天子的忌惮与仇视,虽然后来于谦被复位的英宗害死,但架空五军都督府的方略还是被后来的文官们代代相传。

到了张维贤这会儿,都司卫所任命官员连呈送五军都督府的步骤都被省去,五军都督府彻底失去了武将官员的选拔任命权,成了纯粹让勋贵们养老的摆设。

勋贵们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却又找不到反击的机会,但张维贤的才干和朱翊钧对他的看重让勋贵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张维贤率京营来南直隶平叛之前,大小勋贵和武将无不是欢欣鼓舞、高兴地跟过年了一样。

不少叔伯那辈的长者还自掏腰包,偷偷给他凑了不少家丁和临时招募的营兵,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能漂漂亮亮地把南直隶叛乱给镇压下来,好好给勋贵们长一次脸。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能干净利落地解决叛乱,张维贤不仅会在皇上面前失分,回京之后还要面对父辈和其他勋贵失望的眼神,单是这么想上一会儿他就觉得自己快被逼疯了!

不能再犹豫了,这种时候必须要出重拳!

张维贤阴着一张脸缓缓走出军帐,四万名京营士兵和三千名营兵精锐正在军帐外缓缓集结,亲兵和军官们正挥舞着马鞭催促他们做好行军准备。

这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主力部队了,不要说扬州府的叛军只有五千,就算现在已经膨胀到了原先的十倍之多,张维贤也有信心将贼人一鼓而破!

既然扬州府爆发了大规模叛乱,那就正好用绝对的力量直接将叛军碾碎,让鲜血和首级来警告其他蠢蠢欲动的贼人:忤逆朝廷到底会有什么下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