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几乎众口一辞:出兵攻打匈奴。
然唯有中郎将季布却指出:张良当年在与匈奴之战中最终未占得便宜,不得已采纳刘敬的和亲建议,来换取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今歌唫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亦即如今的汉朝军事势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继续和亲为上。
最终,刘邦听从了中郎将季布的意见,赠单于车马作为礼物之外,继续“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以和亲。
单于笑纳之,致歉,并“因献马,遂和亲”。
这样,汉匈之间及时避免了一场兵燹之灾。
而樊哙,却高喊着:“领兵十万,攻打匈奴。”
但是、大臣却说:“可斩杀樊哙。”
因为、当年四十万大军,与匈奴的四十大军对峙,却被匈奴人围困,所以,如今十万大军,怎么可能打败匈奴呢!
而且、当年樊哙也在军中的啊!
刘邦听了这帮大臣的话后,觉得非常的有道理!
所以、依旧采取和亲的政策,没有和匈奴大动干戈!
再加上汉朝的刘邦命令:国中15岁以上的女子,不出嫁、就得罚款,所以、汉朝的人力,那是深深不息了起来。
因此、才有了大汉,对于匈奴,在后世的压倒地位。
刘邦有一次上朝,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有多少案子判决?”
周勃谢罪说不知。
刘邦又问:“一年钱粮收入多少?”
周勃又谢罪说不知;内心感到惶恐惭愧,汗流浃背。
刘邦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说:“有专主其事的人。”
刘邦说:“专主其事的是谁?”
陈平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案之事,就问廷尉。要知道钱粮之事,就问治粟内史。”
刘邦说:“如果各司其职,那么你所负责的是什么事?”
陈平谢罪说:“陛下不知道我才智低劣,让我担任丞相。
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
对下创造万物生长的条件,对外要镇抚四方夷狄和诸侯。
对内要使百姓归附,让卿大夫们都能安心的担任各自的职务。”
刘邦认为讲的好。
右丞相周勃很惭愧,出宫门之后就责备陈平说:
“你平日怎么不教我怎样回答呢!”
陈平笑着说:“你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吗?
假如陛下问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你想勉强回答吗?”
于是周勃自知才能远不如陈平。
过了不久,有人劝周勃说:“你已诸灭诸侯,立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
而你受到优厚的赏赐,居于高位,时间久了,就会大祸临头。”
周勃也感到处境危险,就托病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刘邦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