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春的情绪低落,连带着采萍和阿绣也不敢多说话,晚上休息时,阿绣问怎么回事,包文春说“肖玉华走了,给你们留下个累赘。陈捷可能也不回来了,小四儿也成了没娘的孩子,徐晴那边还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化,以后你们俩就要受苦了!”
采萍说“不受苦!我会像对光儿宗儿那样对待他们的。”
阿绣说“那边还有百十个孩子要照顾,苦也得坚持着,过几年,他们长大就好了!”
包文春说“我这次出去,把天捅个大窟窿,正等着接受处分呢!”
“你又闯什么祸了?”
“和别人打了两架!不用看了,没有受伤,也没有搞到好处!外面闹翻天的撞船事件,就是我搞的,在那边等他们十来天,也没谁来报复,这刚回家,他们就开始胡乱狗叫了!”
“你不是去东京吗?怎么又去了赤道?”
“唉!这事儿太难啊!人心叵测!深不可测!你们不要担心,陈老头出面协调去了。我们在家好好等着吧!”
林场北部的木器厂已经迁走了,那里可以推倒重建一座两层楼,包文春就叫老王来设计个综合学校,就按十个班级五百人设计,需要十个教室的教学楼,另外还有宿舍和教职工住房。
这个太简单了,老王很快就拿来几份外观效果图,叫包文春选择。
这都是根据需要、地形条件、适应周边环境等因素的最佳选择,只是建筑风格不同而已。包文春觉得都不错,就叫辛静和阿绣来看。
一座方方正正的三层楼,电脑效果图把外面颜色做了几种,宽大的阳台和护墙显得很是厚重坚固,所有空调排水管都隐藏在后面,几个人都选择了这款的暗红色效果。
三个人站在路边,比对着地形,觉得树木掩映着,很有知识氛围和严肃庄重的感觉。包文春也认为这是最好的设计方案了,就同意下来。但辛静和阿绣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批孩子长大了,这所学校还有小学生吗?这里作为子弟学校也不错,但是员工们这两年才集中婚嫁,孩子入学时间还得几年,还有个问题是,这里离向阳小区有点远啊!
包文春说“没事儿,这是私人学校,不对外招生,员工子弟小学设在街上鱼行那边,等明年再建设吧!你们没发现吗?学校门口是在农场大门里面,路边没有大门吗?至于生源吗?会有的!”
辛静不知道隋朝难民的事儿,祝道绣知道啊!她没有意见,辛静自然也没意见了。
老任已经决定退休了,但还是放心不下,每天都要到建业大厦来看看。
建业大厦就在双联大厦北侧的马路对面,十六层高楼,和县城的晴原大厦一样的高度,这两座楼别说是在本县占据第一高度了,就是全市,目前也是首屈一指的高楼。
北侧的预制场已经被建筑物包围,不适合安置在这个交通中心了,老任和汪玉梅几个在商量着应该迁到哪里去,这里该怎么利用起来?
包文春来这里找老任,服务台就把他送到总经理的办公室。
总经理室在四楼西侧,东侧楼道走廊上设了个安全门,上面贴着档案室标牌。那是给包文春留的空间,里面有大小七八个房间,办公室休息室全套都有,家具设施齐全,而且是最好的临街位置。
现在的总经理是夏立勇,不过老任也在,客套一番后,包文春拿出图纸,说“就看你们的效率了!质量是生命,效率是金钱!这是小学校,学生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你们可以先去看看地形,我等你们的建设方案。”
老任说“我得去看看!你又要怎么折腾?我们觉得预制场应该搬出去,一个是地方太小,一个是进出车辆太多,经常堵住道路交通,这块地方你有什么规划?”
包文春说“你们看着办吧!要不就交给二姐做仓储转运站。”
夏立勇说“盖一座酒店不行吗?那边很拥挤了,经常客满,来客住不下。”
“不行!本地人口资源已经到了极限,不适合开办更多工厂,固定的外地客商就那么多,那些科研单位的人走了以后,商务酒店也会空置。再说了,现在交通便利了,县城的晴原酒店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旧木器厂里,住着包文春的私人保镖。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留在万安,这里还是有六十多人,五十一号兵站那边还有四十来人。那片材料库里,就是他们的运动训练健身房,现在这里要大兴土木,他们就没地方住了。
包文春想了一会儿,就安排一批人转移驻扎在三叔房子东头那边的塘埂上,周小粒在那里已经推出一大片空地,准备修建晒场和烘干塔的,那里的仓库暂时在闲着,晒场扩大一些,旁边再搞一排临时住房就好了。
林场又开始恢复了轰鸣声,北侧包大林的那块地被全部用上了,开始打桩砌地梁,南边的人工河边上,开始扩大浇筑晒场,搭建活动板房,吊车竖起一排高大的烟囱状高塔,也没谁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
姚二舅夫妇回来了,老两口背着个大提包,直接回了老庄子大哥家。姚小三听说了,就开着三轮车,带着金卫红回大伯家看看。
两人刚进门,姚二舅就拉扯根竹竿,给两人劈头盖脑一顿抽。
姚舅妈护着儿子,拉着小三到一边摸摸他的大白脸,说“三儿啊!你这脸是咋弄恁白的啊?你大伯说那个春子安排你去当勤务兵,你怎么跑回来了?你爸说,结婚晚点也不能当逃兵啊!那个阿绣表姐好说话么?回去求她说一下,看能不能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