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高绩效领导力:驱动组织业绩突破的制胜法则> 第6章 突破之路——寻找业绩突破的方向(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突破之路——寻找业绩突破的方向(1)(1 / 2)

若是领导者拥有了突破业绩的力量,接下来就应该寻找突破之路,那么,该如何寻找突破之路呢?突破之路到底在哪里?

业绩突破公式

业绩突破公式为:W=D+M+E。

第一,W(want)。W表示你想得到、想突破什么,是想突破士气、突破效率,还是突破客户满意度、销售渠道、产品研发?

第二,D(define)。D表示定义,即目前你将突破不了的原因定义成什么。这是突破的前提和关键,定义错了,整个方向都会有偏差。比如,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反对我国采用市场经济,这就是定义错误。

“把问题定义好”是业绩突破的重要前提,许多组织和企业就是因为定义出现了偏差,所以发展不顺。

不同的人对问题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以突破的路也不一样。而定义与价值观有关,与整个公司的文化有关,企业文化、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会有所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定义也会不同。

第三,M(measure)。M表示测量,对定义的问题进行测量、量化。我认为,一个人永远无法管理、改进其无法测量的东西。比如,要将项目要素量化,明确项目需要几个人,具体实施步骤,完成时间,所需资金等等。减少“原则目标”,什么是原则目标?如“加大投入”这个目标,加大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所要达成的目标……都没有办法具体化,所以“加大投入”属于“原则目标”。而一些官话也属于“原则目标”,没有实际意义。

第四,E(evaluate)。E表示考核。定义了、测量了、努力了,接下来就该考核了,你不考核,人们就不会当真。

有考核,才能立竿见影

我在浙江大学总裁班上课时定下了一个要求:上课不允许迟到。可能有人会问:上课不允许迟到,这只是原则目标,应该如何测量呢?我是这样做的:把一个电子钟投射到屏幕上,严格按秒操作,迟到1秒都算迟到。测量后,应该怎么考核?我规定:迟到一次,必须捐给“快乐基金”100元,课程结束后,所有的钱捐给慈善组织。

执行这一规定的第一天,我就收了4700元的“快乐基金”。但是,后来迟到现象一天天地减少了,大家都老老实实地按时上课。这就是考核的力量。

所以,送给大家一句话:你定义什么,测量什么,考核什么,就将得到什么。用公式表示就是:W=D+M+E。

业绩突破中两条线路的斗争

在企业发展道路中,有“舒服线”和“痛苦线”两条线路,分别引领企业通向不同的结局。

“舒服线”

走“舒服线”的人有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喜欢说:“我不突破不是因为我自己,而是外部的原因;不是我做得不够好,而是老总不够好、竞争对手太强大、市场不繁荣、下属不积极。我已经做了一切我所能做到的,如果我的业绩不好,不是我的原因。”这就是在走“舒服线”。

空调为什么不好卖

有一家公司的空调销售业绩不好,老总就这件事询问了负责销售空调的部门副总。

老总:“空调为什么卖不好?”

副总:“因为我们没有办法降价促销。”

老总:“为什么没有办法降价促销?”

副总:“因为我们的成本太高,一降价我们就亏损。”

老总:“为什么我们的成本那么高?”

副总:“因为铜涨价了,导致目前成本居高不下。”

老总:“为什么铜涨价了?”

副总:“因为进口的铜涨价了。”

老总:“为什么进口的铜涨价了?”

副总:“因为国外有一个产铜大国的几个大铜矿罢工了,铜的产量降低了,所以铜涨价。”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若是老总想要提高业绩,就必须找国家外交部,外交部找对方国家恢复生产,铜产量增多,成本降下来,价格相应降低,业绩就上去了。

案例中的副总层层查找业绩不好的“原因”,以至于找到了国外,他认为只有外交部出面才能解决问题,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这样的副总所带领的团队肯定不能突破业绩。这就是典型的走“舒服线”的例子。

你不当老总,我就留下

我的一个朋友辞职了,我问他:“为什么辞职?你在公司里表现得那么优秀,你带领的团队业绩都挺好的啊!”

他说:“你不知道,我们公司的老总太固执了,刚愎自用,公司业绩不好,他根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我决定走的时候,他派了一个人问我为什么走,并且问怎样可以留下我。最后我让人转告那位老总——只要你不当老总,我就留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