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吧小说网>都市小说>高绩效领导力:驱动组织业绩突破的制胜法则> 第4章 突破之难——为什么业绩突破如此艰难(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突破之难——为什么业绩突破如此艰难(2)(2 / 2)

在管理学当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NEC管理磨难模型”。

“N”表示normal state(平常态),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没有被施加任何外部压力(或外部压力没有产生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比如,某企业目前的年销售收入为100亿元,这就是它的平常态。

“E”表示expectant state(期望态),是指管理者期望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超越平常态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比如,某企业期望将年销售收入从100亿元提高到150亿元,那么150亿元就是它的期望态。

“C”表示competitive state(竞争态),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竞争对手的平常态。比如,某企业的竞争对手以往的平常态是年销售收入200亿元,那么200亿元就是该企业的竞争态。

竞争态对企业业绩突破的影响

竞争态不同,对企业业绩突破的影响也会不同,这种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期望态低于竞争态。如果一个企业经过努力达到了管理者所要求的期望态之后,这个期望态仍然低于竞争对手的平常态,那么该企业仍然没有实现业绩突破。原因在哪里?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病态竞争理论——不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发展不够快,而是竞争对手比我们做得更好,发展得更快。所以,你的努力没有收到成效,好不容易把企业推上去了,结果发现还是比不过竞争对手,那你依然不会有突破和发展,因为竞争对手还在牢牢地压制你。

第二,期望态高于竞争态。如果企业的期望态已经超过了竞争态,这时企业是大有希望的。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企业就有可能达到期望态,也就意味着可以超越竞争对手,实现业绩突破。

第三,平常态高于竞争态。如果企业的平常态已经超过了其竞争对手的平常态,那么该企业的发展就非常顺利。不过,即便如此,企业也应该时刻想着去超越、突破自己,避免进入事业的“高原”而被其他竞争对手追上。

从平常态发展到期望态的阻碍力量

每个企业都希望从目前的平常态跃升到期望态,比如期望年销售收入从10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再从15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可是人们往往会发现,将员工从不积极推到积极、从不追求规范推到非常遵守制度、从不愿意学习推到积极进取、从不疯狂推到疯狂、从平常态推向期望态时,阻力就出现了。

阻力来源于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也即“黑洞”。

第二个方面是习惯。事实上,习惯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

第三个方面是个人的三个“死结”,即个人价值观、个体利益和性格。

第四个方面是个人期望,是指一个人渴望做到什么程度。比如,有的员工根本不渴望月薪达到1万元,他觉得轻轻松松工作,拿到月薪3000元就行了,你不断地激励,想让他做月薪1万元的员工该做的事,那是不可能的;再比如,有的公司老总并不渴望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他觉得能达到100亿元已经很棒了……这些想法就形成了一种极大的阻力,导致管理者很难将企业推到新的业绩水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