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过来,接过陈部长所说的那位读者的意见,果然非常细致。一排一排,一项一项,写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条分缕析指出自己文章中的不足。
更为惊诧的是:这些意见简直无所不包,自己去年写的文章,刚来到报社的文章,几乎全都被翻出来做靶子。
林晓荟觉得脑袋嗡嗡嗡的,她简直被这尴尬灼烧得没有感觉了!
林晓荟的手有点微微颤抖,接过那些读者评议愣愣的。
“不要小看读者的水平!我很欣慰我们报社有这样好的读者!不仅认真读我们的文章,还仔细研究、推敲、分析我们的不足,帮助我们改正错误!这种认真负责的读者,就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和市场关注度的最大动力!晓荟!你一定要仔细看看!”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陈部长一下子提到几次林晓荟的名字!
参加工作之后加起来也不会这么多!
林晓荟的眼泪有点按捺不住,脸上再也搁不住了!她眼圈红红的,接过那些读者意见,懵懵地回到座位上。
好在下班的时候到了!同事们都在迅速撤离。安芷若看了林晓荟一眼,也无声隐退了。林晓荟“嘤”地一声哭出了声。
泪眼朦胧中,她看到这样一则读者评议——
“林可姐姐,我和一个离异男人结了婚。他的前妻也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我老公经常去见他儿子,逢年过节还和前妻一家人出去旅行。他说是为了孩子。还说我是没事找事,很厌烦我。我们已经生活五年了,我感觉我还深深爱着他,我该怎么办?”
“亲爱的读者,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婚姻,还是两家人的婚姻。你既然爱他,就要接受他的过去。他爱自己的儿子,逢年过节弥补自己缺失的父爱,我觉得这事正常的。你要多信任自己的老公,不要因为互相猜疑失去家庭的和谐。你说你是深深爱着他,那就给他一定的自由的空间吧。我祝你幸福!
——林可姐姐”
这段看来完全正常顺理成章的文字,林晓荟没有感觉自己说错了什么。
但是,在那位尖刻的提出批评的读者眼里,却是自己缺乏生活经验,隔靴挠痒的证据:
“信任”真的能解决这位哭诉者的问题吗?如果真如林可姐姐所言,无条件信任,这位不负责任的老公会不会更加变本加厉?和前妻搅不清楚甚至出现更多家庭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信任”问题,而是“责任问题”和“处理情感危机的问题”。
爱自己的儿子是人情,和前妻儿子一起度假也符合人之常情吗?这位男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现任妻子的感受?或者说他关心不关心自己妻子的情绪?
如果他毫不在意,说明他们夫妻之间已经出现了问题。男人不是在尽责任而是在不负责任,这时候不是要信任而是要审视双方各自的处境和存在问题。一味信任、接纳都无法解决问题。
在这段文字后面,还有这样一段刺目的话语——
作为一个情感作家,我觉得不仅需要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专业知识,更需要对社会、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深入领会和对人性的练达分析感悟。一个对社会人生毫无感觉的作家,怎么能够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怎么能够洞悉千变万化的人生?
所以林可姐姐的文章,文笔固然不错,价值观也可以,唯独就是有点隔靴挠痒,道理一大串,就是缺乏透析人性的尖锐性和实用性,属于浅显空浮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