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匪兵(1 / 2)

回想起自己当时因为这句话遭的罪,袁恪心里隐隐有些想笑。

他说道:“这就是我此次回来的另外一个原因了。我有几句话要告诉父王,不管父王信也好,不信也好,请一定放在心上。”

要是其他儿子这么故弄玄虚地和自己说话,萧绎怕是要狠狠打他屁股的。但他有一种敏锐的嗅觉,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绝对不是凡人,因为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在事后看来都是对的。

所以,他赶紧郑重地点点头,说道:“为父知道了,你说吧。”

袁恪说道:“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眼下的局面并不危急,但再过几年就难说了。据我估计,五年之内,梁国必遭大难!”

“哦?”萧绎的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何出此言呢?”

“父王你想想,”袁恪说道,“以东、西魏现在的战况看来,再持续下去,无非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西魏被彻底击溃,高欢一统北方,接下来就一定会与我大梁兵戎相见;另一种结果是西魏撑了过来,与东魏并立,那么双方你打不过我,我打不过你,难免会把目光投向内部隐患重重的大梁。无论怎样,梁国都难以从乱世的漩涡里脱身呐!”

萧绎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又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所以,我才请求皇祖父,派我去南豫州做刺史。”袁恪说道,“南豫州那边的事,我会处理好。父亲这里,也请一定要用心操练军队,尤其是水军,一旦局势有变,一则可以保家卫国,二则……也许也可以凭借实力再进一步。”

他说的很隐晦,但萧绎怎么可能听不懂?什么“再进一步”,无非是想说,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机会到来时,在夺嫡之争里占得先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因为这个时候,萧纲还牢牢地坐在太子的位置上,而萧衍的身子骨也好得不得了。

叮嘱好萧绎以后,袁恪才说起了自己与屈烟的婚事。当萧绎听说屈烟是蛮族女子后,心里很是不情愿,但对儿子的爱让他保持了最基本的修养,默默地点头应允了,只是叮嘱袁恪暂时不要张扬出去,待日后从长计议。

就这样,袁恪在江陵休养了将近一个月,才依依不舍地挥别了自己的父母兄弟,踏上了寿阳这片陌生的土地。

---------

从大梁普通七年末开始,寿阳就是豫州的治所。如今,把寿阳改做南豫州的治所,而将豫州移治悬瓠城,也是袁恪主动要求的。

也许是作为开国皇帝的萧衍有很多功臣需要赏赐,而南朝齐国的遗产却只有二十二个州,僧多粥少,怎么办呢?于是他慷慨地把很多本该置郡的地域提成了州,让梁国变成了一个坐拥一百多个州的大国。

吃斋念佛的皇帝也有好大喜功的一面,由此可见一斑。

袁恪在南门外驻足,仰头观瞧着这座古朴的城池,心里甚至觉得有些凄清。

为了能够打探清楚寿阳城的真实情况,他没有与大部队一起动身,而是乔装成了往来的客商,带了几个心腹来打头阵。

作为头一遭前来豫州的宦游人,这片他初次踏上的土地萧索得像是刚刚经受过一场持续了一百年的沙尘暴的侵袭。斑驳不平的城墙老气横秋,就连行人从下面穿过的脚步声,都能震得尘土扑簌扑簌地向下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