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还考起我了。我今天凌晨起来蒸时就算过了。一元钱三个,我蒸了两次,共四百个,除了我们自己吃的几个,都卖完了,得一百多元钱呢。”因为是第一天卖,怕生意不好,只蒸了四百个,没想到,自己会是那一群卖早点的摊子最早收工的人。明天,打算蒸六百个。卫东想到这儿,干劲十足。这不用挑担,只是早起晚睡而已,自己身体也适合摆摊设点卖东西。
“嗯,卖了一百三十多,我算算能净挣多少钱。”叶英就在那儿扳着指头算米、白糖、黄豆、鸡蛋、猪油等原材料钱是多少,余下的还有“是不是还要算房租、水电、燃烧的蜂窝煤钱呢?”算了半天,叶英快败下阵来,真算不清能挣多少了。
“看看你,算那么清楚干什么。来之前卫方就帮我们算过了,这东西毛利润预计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照这样算,我们今天应该挣了差不多三十块钱。”晓林为了说服父母来摆早点摊,拉了很少回家的阿爸卫方做说客,卫方也帮忙算了下成本,对经营方向和前途做了一个分析, 这才鼓动他们下定了决心来县里摆摊。
“啊,三十块?天,我喂一个鸡,得喂几个月,也才卖十来块钱。这钱当真好挣”叶英一下子高兴起来了。照这样下去,自己也能很快挣钱还清欠帐了。虽然说晓晓读书的钱都是两边的弟弟妹妹主动给的。但夫妻俩依旧一笔笔的记在了记帐本上。想着以后等他们姐弟俩工作了再还,现在看来,还钱计划可以提前了。
“是啊,怪不得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往城里跑,还说城头遍地黄金,这样看起来,确实不假啊。”卫东想的是自己还只是闲时摆摊,农忙就回家种地。看卫红这些年轻的,几乎没人愿意留家里,土地里挣的那点还真没办法留下他们啊。
“晓晓,你的信。”张琳走进寝室里,把两封信往她床上一丢“你呀,天天都泡在书里,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盼信、回信了。这周末放假这些也和我们一起去逛逛街啊!”太不能理解这个李晓晓了,整个一书呆子。你说老土缺钱吧,看她夏天的穿的裙子和凉鞋款式新颖,现在的运动服和大衣面料也好。说有钱吧,没见她逛过一次商场,哪怕是街上的夜市。这女孩,太老实。张琳在心里下了这个定论。
“真好,妈妈他们摆摊卖早点。爸爸身体也能吃得消。收入还不错。这样看来,以后,家里就应该好过些了。”晓晓先拆了晓林的来信看了,心里特别高兴。想着自己除了读书,好像,也可以勤工俭学,挣点生活费零用钱。
“晓晓乖妹妹、、、、”再拆另一封,是王欢那个傻大妞写来的。信中除了诉苦,就是诉苦。她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一上大学,大家都懒散了,恋爱的人满校园;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她要进一个学生会或社团的,人事都这么复杂;她怀念着中学时期的纯洁无瑕的友谊,她疯狂的想念着宿舍里的几个好友。
“听说你还好点,和李晓峰相隔不远,你有空还可以找你哥哥玩。而我们,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有依靠,没有熟悉的味道,感觉曾经所有的都抛弃了我。”这,还是那个理性的王欢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多愁善感了,晓晓看完信,内心悲凉无比。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周末安静的宿舍,正适合自己回信。晓晓趴在被窝上,把自己在学校的所看、所想、所感向家里汇报着。也写了一封内容大致相同的给王欢,准备下午发出去。
“李晓晓,又有你的信,我都快成你的专职邮递员了。”张琳从外面提了几个水果回来,又丢了一封信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