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蛆不吃牛皮,又可以有效的保护船底,增加船体的使用寿命。船底和吃水线部位蒙了熟牛皮,被水浸湿以后,这火都未必能将熟牛皮烧透。
眼见火攻无效,莫侯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夏军水师投石机像打靶子一样把浮桥上的木筏和渡船一艘一艘砸沉。清除完这些浮桥上的木筏和渡船,夏军水师尤未满足,他们依靠着战船高大,威力无比,又将停靠在渡口码头上的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木筏和渡船一一砸沉。然后这十三艘夏军水师战舰又耀武扬威的长扬而去。
事实上不光慕容评无法从陈留郡渡河,就连慕容恪自濮阳沿着黄河顺流而下,皆没有找到可以渡河的地点。先秦时期,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形成多股河道,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然后在进入西汉时期,黄河发生了大规模泛滥改道,自东汉王景治河,王景因势利导,筑起了西自荥阳(今荥阳东北)东至千乘(今滨州市蒲城)海口的大堤,黄河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由利津附近入海。
不过让慕容恪和慕容评非常郁闷的是,无论他们选择从任何地点渡河,必然遭遇夏军水师的阻挠。慕容恪和慕容评二人所部,前前后后损失木筏、渡船上千和近两万千余名军士,却依旧停止在黄河北岸,此时黄河成了夏国高敬宗的天然屏障。
夏国国都、夏军大都督府高敬宗一遍一遍翻看着水师祝英庭送来的战报,早先的时候,高敬宗还担心祝英庭会露空子让慕容恪和慕容评趁虚而入,然而看到祝英庭居然采取了分段巡航,集中优势兵力的打击的方式,先后歼灭燕国长水军以及慕容评、慕容恪两部共十三次架设浮桥的行动。只要黄河防线可以保护得住,高敬宗就可以安心发展了。他给司户参军陈应下达命令,命令各地官员立即组织百姓,进行春耕工作。
高敬宗心情大好,决定召开新安商盟的代表。大都督府前花厅,坐着十几名新安商盟代表,新安商盟虽然以陈氏、俞氏为首,事实上还有十几家大小商号组成的利益集团。
这些人见到高敬宗进厅,纷纷下拜磕头,高敬宗笑道:“都不必多礼,坐,都坐。”
花厅气派宏大,这些人本不敢坐,但见高敬宗坐了,这些人才急忙依次在两侧的席子上小心翼翼的跪坐而下。
高敬宗心情大好,笑咪咪的扫视了众人一圈,笑着说道:“本王兴兵讨逆,还要赖各位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