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圣追根溯源后,便把“太极”改为“生死”,必定与追根溯源有关,乃至关系着整个秘境。
    太极……
    生死……
    封青岩一边观察秘境,一边在认真思索。
    似乎因为前世的缘故,他对“太极”一词并不陌生,亦有所了解。
    虽然在前世中,各家对“太极”的注解有所不相同,但是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
    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
    在封青岩思索时。
    众文人则在秘境中寻找起来,夏后登天留下的脚印呢?
    诸圣追根溯源的圣象呢?
    远古的种种神迹呢
    为何秘境如此空?
    什么都没有啊。
    这让不少人有些傻眼起来。
    不是说,进入秘境便有莫大的机缘吗?
    机缘呢?
    一阵后,便越来越多人面面相觑起来,呆在那里不知该做什么。
    “不学《易》,不明易理。”
    而在此时,封青岩的灵体一边飘,一边思索,亦在自语,“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灾祸。”
    “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
    “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
    “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
    此时,封青岩猛然一怔,心神有些震动起来,难道成圣需要解决生死问题?
    即是勘破生死?
    他的眉头大皱起来,似乎想起什么便道:“至圣弟子曾向至圣问死,至圣则言:未知生,焉知死?”
    “这便是说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之问题,就必须了解生的来源。”
    “而生的来源……”
    封青岩停住,灵魂微微有些颤动起来。
    他的灵体在他人眼中,则是一闪一闪,每一闪都迸发耀眼而刺目的光亮,令秘境内的文人都忍不住看过去。
    “封圣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参透了什么?”
    不少文人好奇起来,在专门观察封圣的灵体,反正自已不知该做什么。
    况且,如此弱小的灵体,似乎在秘境内亦做不了什么。
    “则是太极!”
    此时封青岩心神再次一震,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者,则为阴阳、天地、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不变与变,演化天地万物……”
    “所以说,太极便为生之源头?”
    他仔细打量秘境,只见秘境清净光明,无物之形象,不由心神震动道:“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
    “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
    在他说完时,秘境蓦然化为混浊黑暗,此乃动,亦是显象。
    “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
    但是混浊黑暗,再次化为清净光明。
    并没有演化出天地万物。
    ……
    ……
()</s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