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英文表达是“Insurance”,本意为稳妥可靠的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金融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从不同角度来看,保险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险的形式和传播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生代接触保险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对保险的认识,从“全盘排斥”逐步向“拥抱好奇”转变。他们逐步习惯从互联网或移动端APP上购买消费型保险产品。
很多时候,年轻人买保险,不太在意保险保障的本身,而纯粹奔着好玩,或者“有便宜占”的期待而去。
这种近乎冲动的保险购买决策行为,促使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和推动保险销售时,越来越注重“用户购买体验”。前期很多人对这种现象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倒逼传统保险产品革新。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推销保单和获得数据,越来越多的“噱头保险”或者“商品化保险”呈现井喷增加趋势。
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诞生的目的与“有效保障”和“风险管理”完全无关,纯粹是为了扮演好“好玩”、“获客”、“钩子”、“引流”、“碎片化”、“差异化”、“噱头”的功能。
一段时间里,保险到底姓啥,成了行业里大家热议的话题。
从入行至今,夏成才经历了保险的线上化创新、互联网保险诞生、互联网保险的深化及场景保险深化几个阶段,他对互联网保险或者保险科技的理解,会更加客观、全面。
特别是在担任了几家协会和研究中心的职务后,他带领团队创业实践的同时,也得以抽身往外看,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看待行业的发展及点滴变化。
“成才总,有一个忙,你得帮,咱们唠唠?”
“马上要开会了。咋感觉不是啥好事情呢,好家伙,官当大了,说话的口气果然不一样。”
“不开玩笑,真的有事情商量,两分钟讲一讲?”
“这才靠谱,我听你说完,再去开会。”夏成才一边讲着电话,一边稳稳当当地坐在“老板”椅上,眼珠子不停转着。
“我们单位承接了一个最高检和保监会共同策划的的宣传活动,需要聘请一个官方行业形象大使。我第一个想到了你,打算推荐你来担任。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超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