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圈特别容易形成“帮派”。不同市场地位的保险公司间,风格迥异的高管们,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要么“自发集结、抱团取暖”。
曾经有人以“江湖”或“武林”来形容保险行业主体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将国民保险与“少林”对号入座。而一提到太安保险,很多人第一时间能对应起来“魔教”。
有一些机构领导视自身为“保险门派”代言人。在展业及增员过程中,他们一定会亮出自家名号,类似于“亚洲第一大”、“副部级央企”、“名族保险”、“三马同槽”、“地方唯一法人主体”等,像极了武林高手在正式过招前一定会先自报家门。到底具备哪些“独门绝学”,似乎不重要,一定要把自身的特点喊得响亮,似乎越玄幻越精妙。最好让那对手光听着名号就吓得拱手投降。
凡是江湖,一定有恩怨纠葛。保险圈子里更容易埋下恩怨的种子。
寻常日子里,各位大佬可能相安无事。一旦存有业务竞争,各种比拼就变得无处不在。
自走上这条“险途”,夏成才一直恪守共赢理念。他极力避免行业间的零和拼杀和尔虞我诈,崇尚创新方向拓增量,主张共享行业发展机会,从不会以己之长碾压对手的劣势刚需。作为保险行业新锐代表,夏成才在行业里口碑极好。他牵头负责的项目或活动往往能得到行业普遍认可。
常钻,作为保险老江湖,在行业里积累了巨大能量,也留下了不少恩怨恨愁。虽然纵横驰骋保险“江湖”几十年,行业地位摆在那,形成“不怒自威”的气场。但处于明处要位的他,时而如履薄冰,从不敢忽视这些年埋下的“义债种子”。只要一想起身后随时可能出现的报复之暗箭,这位国民保险的老将常常夜不能寐。
深圳的保险业是国内保险行业改革和创新要地。很多新的模式,都从这里萌芽或者试水。国民保险是国内最早、最大的保险公司,国民保险深圳分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作为国内财产保险行业的“老大哥”,国民保险深圳机构怎样在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速上保持领先,这是一个考验历任老总的难题。
为了迅速确立在国民保险的威望,常钻掌舵深圳分公司后,做了许多改变。
可是,时机不对,待常钻用一项项改革措施去应对这种被动局面时,已经是众多“间接”仇家集体复仇的难熬阶段。
一段时间里,常钻所带领的国民保险深圳分公司成了“众矢之的”。各种投诉的调查铺天盖地地冒出了。连他们用了几十年的“亚洲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的宣传语也生出不少事端。放置在各大十字路口遮阳棚上的标语,也招来了几个部门的“联合问候”。共保和创新民生保险项目也面临各种投诉,稍有不慎常钻就得在深圳再做一次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