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三人皆下意识地抬眼朝她看过来。
全露并不知她身份,至少表面看来如此。
青黎微一福身,轻声道:“婢子奉郡主吩咐,前来为太后娘娘侍墨。”
“这孩子还算有心。”太后笑着点头道:“过来罢。”
青黎应了声“是”,走了过去,跪坐在一旁的蒲垫之上,挽起衣袖,垂眸认真磨起了墨,并不多言半字。
太后面上始终挂着淡淡笑意。
见太后又抄完一页,看了一眼滴漏,兰嬷嬷轻声提醒道:“娘娘,已要进子时了,不如明日再抄吧。”
“既是祈福,便要心诚,不尽力而为怎谈心诚呢。”太后含笑道:“哀家还不觉得累,也不觉着困,便再抄会儿吧。”
兰嬷嬷在心底叹了口气。
兰嬷嬷唯有先让全露下去休息,白日里的事情少不得还要全露来安排,守夜的事情便不必她来做了。
全露似有若无地看了一眼青黎,行礼退了下去。
这时,恰逢孙太妃从外面走了进来。
“便知道您还在抄着。”
孙太妃手中端着托盘走来,轻声说道:“臣妾给您炖了盅百合梨汤。”
“今日可放了冰糖进去?”太后笑着问。
自出宫这一路,这道梨汤是孙太妃每日必要给她炖上一盅的。
“自然也是加了的,好几块儿呢。”孙太妃将汤盅从托盘上端下,掀去盅盖,丝丝热气冒了出来。
“您趁热喝,小口小口的喝,最是润肺。臣妾听您这两日的咳嗽总算是好了许多,可见还是有些用处的。”
太后依旧含笑点头,道:“你先放着,待哀家抄完这两句。”
“你也累了一整日了,还要给哀家炖汤,都已是这个时辰了,快些回去歇着吧。”
孙太妃笑着道:“臣妾精神尚可,再陪您一会儿。”
青黎研磨的动作一顿,微微抬眼,看向那盅梨汤。
又是她草木皆兵了吗?
她记得几番随冉冉去太后那里时,孙太妃常会送汤过去,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太后抄完了一段,搁下了笔。
孙太妃便将经书等物移至了一旁,将汤盅缓缓推至太后面前。
太后拿起调羹,缓缓搅动了几下。
这一切的动作,仿佛在青黎眼中一再放慢。
而在那调羹中的澄黄汤汁即将被老人送入口中之际,她手中紧握着的墨块在砚中陡然一滑。
滑出了砚台而去,被带起一缕墨汁在眼前飞溅。
“娘娘当心!”
似害怕那墨汁溅到太后身上会惹来责罚,女孩子惊慌之下倾身抬手就要挡去。
因动作慌张,手臂扫过书案之际,不慎将那盅梨汤失手打翻在地。
小案不足三尺高,案下铺着凉席软毯,汤盅打翻落下,却并未碎裂,只使得其内梨汤顿时洒出了大半。
孙太妃脸色一变,连忙问道:“娘娘可烫着了!”
太后摇着头:“倒是不曾烫着哀家。”
小姑娘将汤盅扫下时的动作细看十分讲究,绝没有烫着她的可能。
兰嬷嬷上前将太后扶起。
“那就好。”孙太妃似松了口气,忙弯下身去,就要去收拾地上的狼藉。
“这种事情就让婢子来吧。”青黎手下极快,抢先将那只其内尚余梨汤的汤盅提了起来。
孙太妃动作一滞,随后点了头,边直起身,边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