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太难了!
公孙续听到刘备后陷入沉思,他是真的久久不能释怀。
他所惊讶的不是刘备在平原,其实别说是公孙瓒膨胀过,他又何尝不曾年少痴狂过。
刘备虽然是历史名人,但在公孙续的眼中,现在的他不过就是个人名而已,他出北关武长城抗击鲜卑的时候。
他还是任人宰割的一盘菜呢。
再说。
刘备又不是正轨渠道起兵,属于黑道老大的半路出家,现在他还没有成气候,不过刚才公孙续是不是听错了。
偌大个平原郡他刘备成为刺史了?
这对公孙续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他记得不错,平原国乃是汉代藩王的国度,第一任由平原怀王刘胜担任。
算算第二任应该是平原哀王刘得,至于第三任八成就是刘翼,而现在就是平原国第四任国相。
平原王刘硕。
至于公孙续为什么如此失态,那他是以曹操为例子的。当年刘备得荆州时一统九州的曹操都被吓一跳。
从这点可以看出老曹很是忌惮刘备,甚至说忌惮刘备集团的所有人,这也不是大佬间的商业互吹。
后来也证明了这点。
刘备以荆州资源就速度打下益州,而诸葛亮凭益州打的整个魏国九州人心惶惶。
后来的姜维虽然有穷兵赎武的意思,不过他的功绩和战损比也是不可磨灭的。
打的魏国周边鬼哭狼嚎,所放大的战线远远大于诸葛亮的稳扎稳打,这些都是属于励志的神仙操作。
而现在的情形不同。
此次自己救驾勤王成功,属于大大的功臣,刘备此时要还是带着关张二人瞎得瑟的话,那公孙续将一点都不会将他放在眼里。
可恨啊。
公孙续听到刘备的官职后脑袋疼。
平原国刺史。
这是多人对这个概念很是模棱两可,将他与州牧、太守混淆,其实这要最早追溯到武帝时期。
刘焉所称禀报灵帝的州牧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在汉代早就有这种先例。
汉成帝曾经就改称过州牧,结果到汉哀帝的时候又再次称为刺史。
汉武帝时期将真正的命全国为十三部州,并且部置刺史为长官,汉朝的制度是郡县两级制也就是天下分成几十个郡国。
每个郡国又分治数个县,而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守,国的行政长官为相,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秩“两千石”。
早年国相其实是位在太守之上。
可惜后来皇帝贬抑诸侯,定诸侯相之位在郡太守之下,但是无论上下两者职能、职权基本相似。
而很多人的误区就在于认为州牧大于刺史,刺史大于太守。
其实这是错误的。
每州部设立刺史主要管的仅仅只是巡察而已,俸禄只有六百石,而太守却是它的三倍还多,这就可以看出郡守的能量很大很大。
结果就是因为这种缘故刘焉就钻了空子,教唆灵帝刘宏将部分刺史提为州牧,凌驾于太守和刺史之上,这才导致了地方割据混战出现。
当然这也侧面成就了公孙续。
但整个的州牧也就仅仅有幽州刘虞、扬州刘繇、益州刘焉、荆州刘表、冀州牧韩馥、徐州牧陶谦而已。
这就代表除了皇帝和这六位外,太守依然是最高的官职,可刘备以汉室宗亲和刺史的身份待在平原王刘硕身边。
这还谁能动他?
公孙续没想到他在北方摩擦爱都火花,竟然暗中推波助澜的将刘备扶持了一把。
这比历史上四处奔波的他要强太多了。
不过公孙续就这点好,他懂的自我心理安慰,在震惊缓和后深度的思考了一下,这也未免不失是件好事。
刘备之所以有枭雄的材质,这和他越挫越勇的精神,与马背上四处奔波的苦逼生涯有很大的关系。
锥刺股的苏秦提出合纵抗秦战略思想,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其勇其谋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在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却说这么一句话千古名句:“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刘备不是不想享受生活,不然当年东吴艰联姻的时候他也不会沉醉于温柔乡里无法自拔。
王者的成功都是逼出来的,而刘备就是个信念成神的人物。
但这信念和底层的失败后成功,成功后失败,失败后再成功同步进行。
如今此人不知为何一步登天,提前成为掌权者的他缺少那些生死磨练,不知道刘备还是不是刘备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公孙续叹口气,忽然就感觉这里很是枯燥,对于马日磾和卢植的继续互吹他也没有了兴趣。
他看看天都快黄昏那帮家伙也该到了,公孙续心里暗暗的想着,他是不可能放心并州的这帮黑山军的。
其实他最不放心的是一个欠欠。
那便是上郡的乌桓那楼。
这小子当年趁机自己出关联合幽州乌桓兴风作浪,差点导致公孙瓒战死沙场,这笔大仇他是不会忘的,
不过不知道那楼会不会来个先发制人,所以公孙续必须要防着他点,到时候有危险了,难道还要靠卢植和这帮书生嘛?
所以他让陈到照顾田豫的同时,也让他使士卒去军营里带个话,在黄帝陵这种情况下带军队是带不了。
所以想想就来近百的精锐壮士即可,起码保证他和卢植的安全,虽然现在并州不只有乌桓一股势力,黑山军的势力在在逐渐膨胀。
可那楼也不是吃素的。
当年丘力居所在的乌桓势力是在辽西最大的,其余的北上乌桓各部落涌动,基本属于北关长城关外的散居。
当年北上乌桓内战导致有四支散旅并入南匈奴,有七支主流散落于并幽之间,分为幽州六部和并州大人,
幽州六部分为:辽西郡丘力居、辽东郡速付丸、右北平郡乌延、渔阳郡寇娄敦、上谷郡难楼王、代郡能臣氐。
而所谓的并州大人便是上郡那楼。
丘力路本来是势力最大的,又是和北上乌桓关系最好的幽州散族,结果当年作死的操作导致了他的没落。
现在的那楼基本可以说是七支乌桓中势力最大的,他所在的上郡是黄帝陵寝所在,很多迷信的百姓和边族后裔就拥立他。
这几年他迅速的发展势力,实力已经与有了进一步质的飞跃,他和鲜卑散族的轲比能共同渗入并州发育,其心可诛。
可是在当时的很多人都是望而观止,即使是那些大才也多数都没有看出他们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