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之后,一份简单的报告就被赶了出来。
周一博皱着眉头和周一博讨论道:“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以市面上三星手机的一款的旗舰级为例,手机的销售价格在4000元,但是其材料成本仅仅只有500元左右,其余的大都是营销成本。
当然,像三星这种拥有很大一部分的自主专利权的手机厂商数量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国内很多的手机厂商还是大部分以外购大量配件的方式来进行手机生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与我们合作的小米。
在小米集团的去年发布的公开情报上表示,一款售价3000的手机,它的各种成本达到了2600块以上。以此为标准,我们即便想要做手机,留给我们利润空间也不会太大。”
周阚很是赞同:“没错,但我们做手机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增加电池面向消费者的机会,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款好用的产品,并不是为了卖手机能够盈利多少。
想要摆脱现在手机电池的销售难题,只要走出第一步,让我们公司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印象。那石墨烯电池取代锂电池普及开来只是时间方面的问题,早晚能够水到渠成。
小米集团确实在我们公司采购了大笔订单,但是如果只是利益关系的话,以天能集团为首的联盟完全有能力挽回小米,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让他们把相关的订单需求一直押后,我们就会进入到两难的境地。这对天能来说仅仅以成本价出售给对方电池,就足以让小米不断的让步。
毕竟在合同中,只规定了货到付款并没有明确说明小米集团什么时候要这批货,所以我才要自己尝试做手机品牌。
到了最后即便我失败了,那也没什么,电池的专利技术牢牢握在手里,最差的结果也只是走回原来的路和各方面企业妥协多让出一部分未来的利益。”
周一博叹了口气:“生产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在其他手机零部件都需要进口的情况下。目前国内的手机厂商,蓝白社主打营销,理念是年轻时尚。小米集团走的是薄利多销,将手机价格打下来。而华为集团则是走自主研发让国人们认同其复兴理念而买单。
除了这三家之外,还有零零散散数家手机厂商,不过规模和影响力都比不过海外的那些品牌,能够值得一提的,内地也就这三家了。设计手机这方面,我不是很懂,不过手机的设计理念其实很重要。这和销量直接挂钩,周总您就要多费心了。”
说来很残酷,诺大一个工厂,研发人员就只有周阚一个人。
作为一家新兴产业的科技公司,也是独一份的事情了。
在周阚的想法中,手机的各种配件复制出来并不是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要了解到其中涉及到哪些专利,或者需要怎样避开它们。
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对周阚来说,甚至比从零开始研究石墨烯电池更加的麻烦。
在不算漫长的岁月中,自手机配件诞生起,一项项有关的专利都已经被先驱者研究的很透。
即便绞尽脑汁的绕过那些专利,那产品的生产成本或许要增加很多。
如果不是最优解,企业怎么可能不采用。
哦,或许也存在更加优秀的方法,但人家掌握着技术壁垒,很多时候都是忙到头来一场空。
当然,资本家本着有钱赚的生意肯定就做的原则。
周阚想要入局手机这个行业,到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虽然和其他的大佬相比较,能够投入的钱比较少,生产规模不可能大。
零件商们是很愿意多卖出一点产品的,这一点谁都无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