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崭露头角(2 / 2)

这就是小爷给你的答案,你满意吗?”

郭秀用颤抖的手指着弘昭,“黄口小儿,尔敢!”

“小爷敢,有什么不敢的。国库的用处还用小爷说吗,哪一年不是大灾小灾不断,银子当然要用到刀刃上。你说的用新米换陈米是不顾灾民,你的脑子是进水了吗。昌盛米行捐了10万担新米小爷让他换成30万担陈米有什么问题。灾民最先要保证的事是活着,活着懂吗。他们只要不易子而食,不管是陈米还是什么只要能吃饱就是大善,至于沙子的事你们自行去自家的粥铺和大牢知道了,就不在这耽误各位朝臣的时间了。”

朝臣看看明珠和索额图都用宠溺的眼神看着弘昭小阿哥有点懵,又看看张廷玉那满意的眼神,这是什么情况,此子如此大放厥词竟然没人管了不成。再看十贝勒那要咬死了人的眼神,还是沉默吧反正骂的不是自己。

郭秀看着稳如磐石气息平静的弘昭气的热血沸腾,“商户的义幌又做何解释!你这不就是逼迫商户捐银吗?”

弘昭看他十叔撸起袖子要大干一场的的样子笑了一下,“在城外立功德林虽然不是小爷筹措的,但是其含义还是知道的。都说大清是礼仪之邦行善不为人知,但是因为对许多的善心人士的默默付出而感动,姐姐们觉得应该让天下之人看到,所以才有功德林之事,这次赈灾只是一个开头而已,往后会有无数的善心之人让后人铭记。而且我们皇家的从太子到宗室都是踊跃报名捐款,我们始终记得先祖的教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郭御史,小爷记得皇阿玛让您亲自去灾区看看,您怎么还没启程!”

郭秀晃晃发晕的头,指着弘昭那小子半天无语。

文人好名可不是吹出来,能用银子青史留名何乐不为。不得不说弘昭这一招儿把准了这些老狐狸们的脉象。富贵之家,其实像我们所想像中的那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是少数,大部分人其实挺乐意捐钱捐物,煮米熬粥,也积些善德,留个善名儿。

康熙看着踊跃捐款的官员,笑着看弘昭,示意他继续。

弘昭道,“大清君为明君,臣为良臣,艰难之际,方见人心,诸位大人这样为国着想,真让弘昭开阔了眼界。他日定以此为例,传遍大清让以后的无数文士共勉。

其实不只是银子,若是诸位大人家里有不要的旧衣裳旧棉被之类的,在家也是占地方,何不收拾出来,一并捐了出去。这些东西,于我们只是可有可无之物,发放出去,给那些缺衣少穿的百姓,也能让人在背后多赞一声,何乐而不为。”

胤礽从城外赶到乾清宫时,就看见康熙舒心的大笑,他也不觉莞尔。

“皇阿玛,这是有什么喜事,儿臣猜猜是弘昭那小子给您争脸了。”

“是啊,你早朝跑那去了,你没看见昭昭一人怼的满朝文武百官禁声真是痛快!他也给朕了启发,明朝的衰弱不是没有好皇帝而是没有好官员啊。科考变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再有吏治也要严查。”

“呵呵,皇阿玛身心愉悦昭昭当属第一功。这不昨天乌那希给伊尔哈一个任务,收集旧衣服。她额娘说早就准备好了,她说不够发愁。弘昭就告诉她去当铺去买,最快还便宜。这不儿臣被她磨着一起去收集旧衣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