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着胤礽的样子再一次惋惜的一叹。小十说的对再找一个和自己合拍的储君真的太难了。
胤禟看康熙惋惜胤礽的眼神也心中不停的叹气,如果太子二哥再晚生上十年就好了。真的不知道是谁下的手,等爷查出来叫他们九族具灭。
“小九啊,你这次折子的内容写的真好啊,朕看的很欢喜,你没有辜负你二哥对你的看重。留你到御书房,是想告诉你这个折子留存在朕这里,除了朕和你大哥、二哥其余人都不会知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看出来了乌那希那几个真是你的孩子。”
胤礽哈哈大笑,“弘昭那几个孩子,也不知道随谁,对外扩张有非一般的执着,尤其对倭寇十分看不上。恨不得他们绝种才好。之前还跟儿臣抱怨,他们的两个祖先怎么就到高句丽停手了呢。当时应该克服一下再往前走一走。”
康熙想着昨天晚上说的头头是道的孙子莞尔一笑。“他自己都说他是继承铁木真和努尔哈赤最优秀的血脉。想要自己跑到大清外自己打地盘去。”是啊!那个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自己的敌人,侵占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人的血脉怎么可能没有血性。
胤禔笑着说,“这小子是不是忘了,他的伯伯叔叔也跟他一样的血脉。”
康熙没有否定保清的话,是啊有时都忘了自己也有蒙古血脉。现在想老祖宗当时和蒙古和亲除了政治目的,是不是也有让黄金血脉中的勇猛流淌在他子孙的血脉里。想想自己皇阿玛对蒙古的态度是不是激烈了些。如果皇阿玛不那么抵触,现在的八旗是不是也有不一样的彪悍血性。
胤礽笑着看这个从小被自己带大的弟弟,“小九,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孤还在太子的位置上,给你扫尾足够了。”
“二哥,弟弟……”
“小九,皇阿玛把我和你二哥留下这里,就是给你留个后路。想做什么就一步一步的去做吧。大哥,也希望能等到全民皆兵的大清。”
胤禟踌躇不决的站在那里,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隐瞒的太过。可只要大权不握,自己真的不敢流出分毫消息。
“大哥,弟弟会让您看见的一天。皇阿玛,儿臣当务之急先去找铁矿。其他的等儿臣写好条陈给您!”
“去吧,朕等着你的折子!”
胤礽看胤禟走了后,看向康熙,“皇阿玛,庶儿臣所言,这次小九去赈灾才是最好的。”
康熙把有些发涩的眼睛闭上,“要是让他去,那就太打眼了。小九的折子是最好的,不仅把赈灾条例写好了,而且把灾后重建都写的很好。朕相信他会做的很好,甚至可以以后当范本来做。但是就是他做的太好才不能让他去。对现在的朝堂冲击太大了。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想他自己也知道,所以去蒙古找矿。保成你要把弘昭看好了,一会你带几个人回去,那是你求朕给他找的。”
胤礽会意的点头,看来皇阿玛已经确定了什么。
胤禔刚要说话就让胤礽打断了,“大哥,皇阿玛累了,咱俩回毓清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