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一开始赵爱华没有注意到巧儿的小心思,等他姆妈的话一出口,他再把视线专注到巧儿身上,她那来不及掩饰的面部表情,他还能反应不过来吗?堂屋里的四个人,目测唯有赵国生还在认真的研究皮鞋。赵国生:“……”谁说他不明白的?他不想掺和罢了。“啊,不用给我买金镯子。”也不知道巧儿死否察觉到她的心思被人识破了,是尴尬的慌张,还是原本的紧张。“好了,时候不早了,我和你爸要出去干农活了,你们去村里转转吧。”望了眼外面高高升起的太阳,刘兰秀默默的拿起了一顶斗笠戴在头上,她可记得某些人嫌弃她的神色。完全没有明白刘兰秀这一举动的深厚含义,赵国生还很勇士的蹙着眉头吐槽到:“这天气多适合晒太阳啊,你戴什么斗笠啊?”有病吧?大夏天那么热,该戴斗笠的时候不戴,这个季节适合晒太阳了,她又反常的戴上斗笠?女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赵国生觉得他恐怕两辈子都弄不懂了。“我怕冷,我戴斗笠挡风,不行吗?”真是气死了,刘兰秀感觉自己要爆炸了,她这么做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真希望赵国生晒成黑炭,最好又黑又老,笑起来一脸褶子,跟她一起出去,别人误以为是父女关系才好。不要得罪一个女人,她会小肚鸡肠的记恨很久的。“你是不是感冒了?要不去秋医生哪里看看?”赵国生看她一副气炸了愤怒模样,再看看赵爱华挑眉使眼色,隐隐约约,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真是好笑,不就是说她黑吗?他就是要装作不知情,故意调侃她。刘兰秀:“……”戴好斗笠气呼呼的快步到杂屋里扛起锄头就走了。“呵呵”赵国生轻笑两声,摇头紧追了上去。“爱华,爸妈他们?”他们怎么了?不是听她爸说,她公公脾气很好吗?她公婆感情也很好吗?“没事,爸在逗姆妈玩呢。”赵爱华早就从大嘴巴爱强哪里听说了那天县城的事。接着他笑着把他爸妈事情的原委通通和巧儿说了一遍,随带的把金镯子的事也稍稍不太明显的提了一嘴。那种提醒,既不让巧儿感到尴尬,又不会使人觉得刻意。谁说老实人就不会说话技巧了?不会哄人开心了?作者有话要说:刚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一个男的背着他女朋友(还是老婆)藏私房钱,那个厉害呀,拖地拖把杆,桌上摆放的糖果,还有香蕉,还有头发里,反正无所不用,感觉应该是个搞笑视频。是个搞笑视频也蛮牛啊,想了好多种藏私房钱的办法,换成渣作者,估计自己都不记得藏的地方了。第193章阳光明媚, 春意盎然,绿茵遍野, 一遍繁景的欣欣向荣。很快,新媳妇进门三天的新鲜适应期很快就过去了。归宁日。清晨,一声鸡鸣冲出破晓, 在破晓黎明之中,赵家村的万物在陆陆续续中苏醒过来。“国生, 起来了,今天爱华要陪巧儿回娘家。”刘兰秀推了推睡得跟死猪一样的赵国生。要是平时, 她不会在意他是否早起, 是否懒床,反正他很有分寸,再懒惰也不会耽误正事, 所以就任由着他赵国生继续睡。今天不一样, 归宁日。归宁日, 又称回娘家, 儿子要陪儿媳妇回娘家。婆家重视儿媳妇,自然会事先准备好了重礼, 且早早在家准备好早饭, 让他们早去晚回。这个晚回,必须最好是当天返回婆家。“嗯,起来了。”有过嫁女儿经验的赵国生自然明白归宁日了,翻了个身,磨蹭了几分钟才依依不舍的起床。赵国生顶着个鸡窝头, 毫无形象的从里屋走出来,看到赵爱华和巧儿穿着崭新的衣服坐在堂屋门口吹风。看得出巧儿今天格外的兴奋和激动,脸上的笑容也比往常看起来更加舒心和真实,不是紧绷着神经的那种笑脸。在儿媳妇把视线转过来的那一瞬间,赵国生尴尬的撇过头往后院走,他先去洗漱吧。真烦躁,头发长得太快了,想要保持平头,估计得月月去剃头。饭桌上。“巧儿,你家还有特别的长辈的吗?”比如爷爷奶奶同辈级的亲密亲戚,据刘兰秀现有的信息来了解,王大哥家没有特别的需要注意的长辈,以防万一,她还是想多问一句,别漏了谁,输了礼节。“没有”巧儿低头嚼了口饭,又仔细想了想,真没有。要是有那样的亲戚,她姆妈应该会提前提醒她。“没有,那姆妈就没准备那么多东西了。”刘兰秀猜想应该也是没有,然后放下吃了一半的碗筷,拿着梯子爬上阁楼,从阁楼上的密封大缸里抱了一大堆东西下来。“这些桂圆,白砂糖和冰糖,香软糖有三份,你爸妈一份,还有你两个哥哥各家一份。”按规矩,其实只需要准备亲家父母那一份就够了,之所以另外再多准备两份,目的是帮赵爱华交好巧儿娘家的兄弟。应该说刘兰秀有一种趋利避害本能,在她看来,巧儿娘家的哥哥很有前途,因此,礼多人不怪啊。这是小老百姓心态,很正常。“啊,谢谢姆妈。”巧儿年轻不懂这些琐事习俗,只是笑着道谢。“谢什么谢?真要谢,你们小两口就快点给姆妈生个孙子出来抱。”没有什么谢礼比这种更珍贵了。刘兰秀一句催生,惊的他们两个脸皮薄的爆红,低头埋到碗里害羞的扒干饭,菜都没有夹一块。“咳咳”赵国生轻轻干咳了两声,用声音提醒刘兰秀注意点,玩笑别开太过火。昨晚才跟她说好绝不催生,默契遵守顺其自然。怎么睡了一晚,又旧病复发的全然忘记了。“呵呵,好了,不说这个了。”刘兰秀接收到信号后,立马反应过来,又笑着说:“对了,灶台边的吊竹篮子里有一对猪蹄和四斤肉,记得一起捎上啊。”归宁日,必不可少的猪肉和糖果,齐全了,礼也就到了。“啊,姆妈,会不会太多了啊?”巧儿不懂这些礼节,但是她不傻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这明显礼节太重了,多了一对猪蹄。要说心里不高兴,那都是骗人的,假的。这会巧儿既喜悦,高兴婆家礼重,是满意她,看中她,可同样的,礼重的话她也很心慌和不知所措的紧张。“怎么?你们拎不动吗?不是有单车吗?”刘兰秀故意答非所问的装作没听懂。说多也不算多,这个礼的分量是在王家能接受的范围内。不显谄媚又表达出重视巧儿的意思。这是赵国生的意思。让刘兰秀的意思,再捎上两只野鸡和两只野兔子给巧儿她娘家的哥哥才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以他们在县城住了好几年的人脉,最好能多给赵爱华介绍几单木匠活。城里人爱讲究,不是有名的木匠老师傅和熟人介绍的木匠师傅,他们不会轻易去请。本来木匠这一行在这个年代很吃香,不愁没事做,可是赵爱华有师傅啊,即便他已经出事独立了,在某种程度上,他烙上了春根师傅的印记。师傅,徒弟,傻子都知道师傅比徒弟强啊,他们经常一起去给主家干活,赵爱华的工钱会比他师傅低上许多。要想完全独立接活,那也是他师傅太忙,吃不下了,才有空挡轮上他去拣点剩下的。没办法,这年头,师傅和徒弟就是这样的。更不用说赵爱华是一个刚出师的木匠师傅,不能让人信服。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起码在赵家村相邻的几个村子里,想请木匠师傅的主家,基本上第一人选就是选择春根师傅,而不是赵爱华。县城不一样啊,县城是春根师傅鞭长莫及的范围。于是刘兰秀就想帮着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得比这么谄媚的刻意去讨好他人的赵国生不赞同,太刻意了,就太跌身价了,他们是亲戚,是兄长和妹夫的关系,不能让人觉得你低人一等。不能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关系,再好再亲密也会生间隙的,别人会下意识瞧不起你。或者赵爱华可以直接表达出这种想多找门路找活的事实,而不是拐弯抹角的卖力去讨好,去送‘贿赂’重礼。亲戚之间的礼节和‘贿赂’讨好的重礼那是两码子事,性质不一样。前者,收礼者心身舒服,和你家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心甘情愿很热情的主动去帮你到处介绍活。后者,收礼人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他帮你介绍活干了啊?甚至你那天赚大钱了,人家还嫌弃你小气吧啦的礼送轻了。听赵国生那么一说,刘兰秀还是不太明白两者有何区别。在她看来,前者后者都是收礼,帮人介绍活干。不过,她相信赵国生,相信他不会害自家儿子。很多时候有事实证明,那些她无法理解的举动和行为,最后往往证实赵国生是对的。“好了,快吃饭吧,吃了饭,爱华你早点陪巧儿回娘家。”刘兰秀猜测今天王大哥家也起的很早吧?心里着急的暗暗等着巧儿他们回去吧?“别喝太多酒,你回来还要骑单车载着巧儿呢。”赵国生心道,他皮糙肉厚的倒没关系,别摔倒巧儿喝摔坏单车。这辆单车,偶尔也是赵国生的座驾,他当然关心啊。“噢,对了,巧儿他爸上次说那个米酒好喝,正好家里还有一点剩,爱华一起捎上。”忽然说完这句话,赵国生觉得自己的话很搞笑,前后矛盾。刚说让赵爱华少喝点后,后面又主动让他捎上酒?这米酒是赵父赵母两老亲手酿制的,说起来,还是沾了大侄子赵爱民的光。对长子嫡孙的婚事,赵父赵母出钱又出力,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有一半的酒是赵父赵母酿制的,另一半是从村里其他人家买的。不是所有人都爱喝有点甜味的米酒的,很多人喜欢喝火酒,或者更烈的酒。蹭了光的赵爱华也搭上了这趟便车,也分到了不少米酒。“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