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靖南王,休竹心头一跳,不觉竖起耳朵听。只听得一阵脚步声,靖南王跟着那小厮出去了,范黎和范曦也紧跟着去。个个的脸色瞧着都十分凝重,这边女眷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只面面相觑。
黄大奶奶瞧着便朝海夫人道:“我出去问问。”
海夫人点头,黄大奶奶刚走到门口,张妈妈便迎面走来,见了黄大奶奶就道:“奴婢来请大奶奶回去,亲家夫人突然造访。”
这话里面的人听得一清二楚,海夫人道:“既然亲家夫人来了,何不请过来。”
这会儿吃午饭的时辰,董氏突然来了,休竹心里一时七上八下,周夫人瞧着便道:“定是有事儿要找侄儿媳妇,让她回去瞧瞧也好安心。”
这话正说到休竹心坎上,刚才王爷才行色匆匆地走了,便感激地看了周夫人一眼,站起身朝海夫人及众人告罪。
那边侯爷隔着屏风也同意了休竹回去,休竹这才从屋里出来,张妈妈便迎上来,搀扶着休竹低声道:“夫人脸色瞧着不好,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休竹听得这话,不觉加快步子。这边的下人办事效率极快,走到垂花门前,马车已经备好。休竹上车时,远远瞧见范黎和范曦返回,步履匆忙,几乎小跑着往用饭那边去了。休竹心里愈发不安,也不叫人扶,快速地爬上马车,嘱托赶车的婆子加快速度。
好在距离不算远,不过几分钟马车停下,后面跟着一起去的人还没到,休竹自己下了马车,门上的婆子忙迎上来。知道休竹回来见亲家夫人,便道:“亲家夫人在奶奶屋里候着,缪妈妈在里面陪着。”
休竹一边点头一边小跑着进去,只觉自己一颗心咚咚地跳。一进屋,董氏就迎上来,直问:“王爷呢?”
休竹扶着董氏坐下,看一眼缪妈妈,缪妈妈便将屋里的丫头都支退出去,她也跟着出去。休竹这才道:“王爷出门了,今个儿在西府侯爷那边用午饭,还没吃完就走了。娘,是不是出事了?”
董氏见休竹这样,好似完全没了主张,可一想也确实是件大事儿,“中午老爷遣人带话回来,说是有人参了王爷一本,说王府目无国法,纵容下人将人打死!”
休竹怔了半晌才回神,早就预感到吴总管这事儿不会轻易了结,想到靖南王的镇定,休竹反而不紧张了。“这事儿王爷应该早就预料到了。”
董氏虽小户出身,可跟着任老爷这么多年,庙堂里的事儿也略知一二。靖南王因在闽南立下大功,一时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多少人瞧着眼红。抓住这样的把柄,还不狠狠地参几本?必然会影响靖南王以后的道路。说不定,还会有更严重的结果……
董氏想着就出了一身冷汗,休竹忙安慰道:“吴总管是王爷送去的,也配合了刑部查明此事,应该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虽是这样的说,却说的没有一点儿底气。靖南王在闽南立功,范家又是大夏开国功勋世家,如今已差不多百年历史,在京城这种各大家族盘根错节连成一气的情况下。倘或皇帝对这些大家族忌惮不满,未必不会借题发挥,以此来警告这些世家。
屋子里一时安静无声,张妈妈站在门口道:“夫人奶奶尚且没用午饭,我现在叫厨房准备,奶奶觉得如何?”
休竹回神,镇定地道:“去吧,把腊八粥也剩一些过来,剩下的赏给各位管事妈妈们。”
张妈妈答应,自去不提。
休竹看着董氏,她如今有了身孕,又是前三个月最要紧的时候,这样担惊受怕终究不妥。理了理情绪,嗓音不觉放的柔和,只和平常说话一个语气,“娘放心吧,这事儿王爷如果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万不会贸然行事。前面就说了,吴总管犯事是王爷发现的,王爷报了官吴总管才被锦衣府带了去,对下人督教不严,但毕竟这事儿没有藏着掖着,不是又坦白从宽一说么?王爷必定会受到影响,但影响也不会如同娘想的那么严重。”
这一番说完,休竹还真的镇定下来,告诉自己应该相信靖南王。
董氏蹙着眉头半晌才道:“如何你这里竟有这样的人?平常下人吃酒赌钱倒是小事,怎么就有这样的胆量呢?”
休竹叹道:“都是以前的事儿了,如今吴总管已经被抓。”
这是实在话,这事儿已经发生了,时光不可倒流。但,靖南王也许早就擦觉到这事儿,为何当时没有处理?如果是怕解决了吴总管,又来第二个吴总管,可毕竟是拿着王府的钱出去放利子钱,难道吴总管身后还有谁给他撑腰?
明夫人?不太可能,明夫人要依附王爷生存,范炎、范鸿没有成家立业,也要在王府住着,如果靖南王出事,她又该何去何从?如果事儿犯的大了,一个罪名扣下来,再来一个连坐,东西府都跑不掉的。
同理,东西府任何人都不太可能,可吴总管分明又是侯爷推荐过来的人才。难道是,他们这些年把王府掏空了,如今休竹来了,总管、管家都换了,他们再无处下手,故而来个鱼死网破?吴总管既能为总管,也定是聪明人,又如何甘愿为棋子?
想来想去,休竹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靖南王故意放任吴总管如此胡作非为。可是,靖南王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好容易在闽南立下大功,让沉寂二三十年的范家起死回生,如今又……
董氏忧心忡忡地看着休竹,正要说话,只听见门外婆子喊道:“夫人过来了。”
休竹愣了愣,忙站起身出门迎接,董氏也跟着一同到了门口。对面明夫人在两位妈妈的搀扶下,脚步凌乱地走来,脸色瞧着非常不好,不像是装出来的。
休竹迎上去,明夫人直接问道:“王爷可派人带话回来没?”
休竹摇摇头,知道自己想的并没有错,明夫人也很担心靖南王出事。将明夫人迎进屋,三人坐定,休竹便问明夫人吃过午饭没?
明夫人身边的妈妈道:“饭菜刚摆上桌,就得到王爷出门的消息,听见外头的议论,说是出了大事,夫人就忙穿衣过来问问。”
待那妈妈说完,明夫人紧着问道:“你可知道出了什么事儿?”
休竹便将董氏带来的消息说了,明夫人听完整个脸色都变了,紧紧咬着牙,半晌才狠狠道:“这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亏我以前信任他,不想他竟做出这种事儿来!”
明夫人的模样吓了休竹一跳,就是董氏也愣愣的。从来都笑容温和,瞧着永远端庄高贵的明夫人,这一刻竟好似变了个人似地。
明夫人身边的妈妈瞧着,不留痕迹地扯了扯明夫人的衣裳,明夫人才恍然回神,神色略缓和许多,“派人去打听了没?这会子正值吃午饭的时辰,王爷是去找谁了?”
休竹也才想起,忙叫外面候着缪妈妈去找平常跟着靖南王出门的小子去打听。
回来坐定,众人皆是无话。隔了半晌,张妈妈进来回午饭已经准备妥当。休竹看了董氏和明夫人一眼,道:“先吃饭吧,还是母亲、夫人的身子要紧。”
明夫人想着董氏未必吃了午饭,到底是客,不能怠慢了,便点头。休竹给碧翠一个眼色,碧翠便领着小丫头收拾桌子。
一时饭菜皆已齐全,休竹请董氏和明夫人入座,自己又才坐下,看着桌上的菜肴,实在没什么胃口。又怕她们瞧着更没有胃口,便端起碗吃了一小碗腊八粥,其他的没动。董氏和明夫人也是,一碗腊八粥吃完了就放下碗筷。
三人又回到西边坐着,那边丫头婆子们瞧着两位主子,亲家夫人的脸色,皆比平日更小心些,尽量不发出一点儿声音,刚刚收拾妥当。
海夫人、黄大奶奶、周夫人、赫连奶奶齐齐从西府过来,一进屋周夫人便代表她们问休竹:“可有消息传回来?”
休竹摇头,周夫人脸色也不好,很是担忧。就连海夫人那双清冷的眸子也流露出几分忧心。黄大奶奶也不敢多话,休竹请大伙入座,张罗茶水,海夫人瞧着淡淡道:“不拘什么,这会儿没得那些将就。”
休竹便让倒一样的茶水上来,听得海夫人又道:“侯爷也已派人出去打听去了,倘或那边有消息也定会及时传来。”
“劳两位婶子挂心。”
海夫人没说话,端着茶杯吃茶。周夫人给了休竹一个要休竹安心的眼神,又拉着休竹坐下来,大有一起在这边等候消息的架势,没得让休竹反而紧张不安了。
屋子里的气氛压抑至极,个个脸色都十分凝重。冬季昼短夜长,至申时四刻,外面的太阳便落山了,董氏起身告退。明夫人挽留几句,休竹送董氏出来。
“娘放心吧,不会有事儿的。”
董氏忧心忡忡地道:“这会子都没有消息传回来,由不得不叫人忧心。”
休竹笑了笑道:“没有消息也是好消息啊,娘回去可别说给老太太听,她毕竟上了年纪。娘也要多注意身体,倘或娘忧心,老太太必然有所察觉的。”
董氏点点头,又嘱托休竹几句,方才上了马车去了。
休竹回来,海夫人等人也起身告辞,说了些要休竹和明夫人宽心的话,等王爷回来过去见见侯爷之类的。休竹一边点头,客气地留她们吃了晚饭再去,她们执意要回去,休竹便送她们到了院门外。周夫人只说让休竹回去,一家子不必客气。
目送她们远去,休竹回到屋里。明夫人歪坐在榻上闭目养神,见休竹进来,睁开眼问道:“尚且没有消息传回来?”
休竹摇摇头,就像董氏说的,已经几个时辰,由不得不叫人悬心。明夫人、海夫人、周夫人个个的表现都证明这件事非同小可,休竹如何不担心,可想到靖南王之前的镇定……
天色渐渐暗下,靖南王还没有回来,明夫人瞧着天色,嘱托休竹,王爷回来问明了叫人给她带话,便让妈妈扶着回去。
休竹送她到门口,回到屋里直等到掌灯时分,夜幕四合。才有婆子急匆匆来禀报,“王爷回来了,这会儿往侯爷那边去了,让小子带话给奶奶,要奶奶放心。”
休竹不觉吐口气。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