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你说有钱人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去住养老院?再高端也是养老院啊。还是外国有钱人想法就是不一样?”
“我觉得可能是国外那些人,他们的人生本来也很独立。你看,一个美国的小孩到了18岁,说开始独立,可能就是真的完全不靠父母了。自己打工赚学费,以后工作也是自己找,甚至结婚就是登记了一下……这么说起来,做父母的,可能很早也就习惯了,也独立了,就是说老了不靠孩子养。所以,他们对于住养老院,大概就没我们这种心理障碍。”
Brenda觉得曾言言“心理障碍”这四个字用得非常贴切,忙点头:“反正我也不管这个养老社区多高级,就算我有钱,也不能把我爸妈送到那里吧,人家还以为我不想管他们了呢。就是有点心理障碍的,说起来,中国人还是尊重孝道,没老外想得穿。对了,你如果真的有钱,而且公司的养老院,弄得跟高档社区一样,你会把你爸妈送过去吗?”
曾言言还真说不上来,自己那一双这么传统的爸爸妈妈,到退休了,甚至老得走不动路,其实应该在专业机构获得更好的照顾时,会不会接受,被孩子“遗弃”。她苦笑着摇摇头:“好像不是我们送不送过去的问题,而是估计大多老人家不愿意去。”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我妈妈有个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说起过,她们要不等到老了跳不动一起住养老院算了,说我们工作太忙,还要带小孩,根本顾不上他们,回头给我们添麻烦。”
这就是如今养老院仍一床难求的原因吧。子女们无力照顾老人,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做父母的把对孩子无私的奉献贯彻一辈子,临老了默默住到养老院里,哪怕走不动了,端茶送水的事情也是要尽可能不让孩子来做。所以反过来,竟然心安理得让爸妈住到养老院,而不愿意自己照料的行径,基本上可以算是赤裸裸的“不孝”。这个罪名,没有人会想要担当。事情的悖论也恰恰在于,有一些真的想要去养老院的老人家,怕子女被扣上这顶帽子,所以也就不说要去,在家里和老伴孤独地呆着,出行就医都不方便。
曾言言突然想起Grant曾经放过一个视频给他们看,那是美国的一个养老社区,老年人们唱歌跳舞,好像真的活得非常自在洒脱。虽说老外看起来都要比实际年龄老一些,但是视频里的老人们,少说已经七八十岁了。她很难想象,在中国,老年人能这样自由地真正享受晚年,享受生活。大多人到了六十岁就开始哀叹着“老了”,然后果然活得像个暮气沉沉的老人。当然这其中有些是在孩子面前撒娇的行径,但是的确大多人退休之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感觉自己“没用”了。除了帮孩子带孙子以外,好像他们的日常生活,乏善可陈。
按照自己目前的感情状况,曾言言有点怀疑,到她爸爸妈妈老了之后,有没有外孙给他们带。所以,如果他们退休之后,很可能就会陷入突如其来无所寄托的情形,一开始是迷惘,渐渐地便可能心生哀怨甚至怨怼,那可是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的。也许很多父母都是能预见这样的老年生活,所以在孩子年纪合适的时候,就要“催婚”吧。他们可能觉得两个人相依相偎,没了子女的陪伴已然寂寞孤独至斯,独自一人的孩子,这日子根本没法过下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两代人的差别,毕竟已渐渐显现出来。
曾言言记得曾妈妈在国庆长假的第三天,就在家里嚷嚷“无聊”,而那时曾言言自己早已安排了两场电影、三个饭局,还存了一部电视剧要看,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如果不是因为国庆的机票和酒店涨价30%以上,她甚至还想凑几天假期去一趟土耳其旅行。
想到这里,曾言言说道:“如果养老院真的很不错的话,我倒是想说服他们住进去。身边有些同龄人说说话,或许他们就会开心些,不容易抑郁,老得也慢些。”
Brenda看曾言言说得挺认真,也开始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