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守着往日的辉煌,就指望皇帝每一个都像是汉景帝汉文帝一般,怎么可能?世上,哪里有一模一样的人?时光流逝,时移世易,学说也好,政策也罢,都是要变的!变得符合当下的时势。
郭琼无话可说,只是三拜,然后道“王爷您对各家学派都有隔阂,却不知道,将来如何治国?”
这一点也是各家学派犹豫的原因。
徐宁能打,但是到现在,他治理城池的几乎都是武人,兵家是开心了,其他门派就有些不高兴。
不是因为文武之分,而是因为兵家的思想太过于狡诈,将道德,人伦放在了很后面很后面,几乎是没有底线的那种。
如果徐宁说要用兵家,那不用说,徐宁无敌的时候,活着的时候,是没有人造反的。可一旦徐宁有个三长两短,大卫烽烟处处就是必然。
徐宁笑了,笑得眼角都有些皱纹出现,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孩子。
“岳丈啊,这世上哪里有一通百通的学说呢?儒家的典籍学得再妙,能用来诉讼么?能用来农耕么?能用来打仗么?能用来做工么?人用其才,墨家的,就该在工部好好的待着,想必民用军用国用的器械是不需要本王忧心的。
法家的,就老实在刑部待着,天下刑罚,交给他们就是。就是国家的律法,也应该问问他们的意见才是。
农家的,自然要管天下的春耕秋收,还要研究如何叫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生的更多。
其他的也是如此啊。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真正的用人。哪里是互相争斗,互相杀伐恨不得将其他的学派置于死地呢?你我都是炎黄之后,囿于门户之见,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一些。”
徐宁一边说,郭琼就脸色越来越难看。不是他认为儒家只能去教书,而是因为,这相当于是用其才,但是剥夺了思想和道统。
比如墨家,墨家之所以是墨家,不是因为他们善于研究兵器什么的,而在于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兼爱非攻啊!没有了这些,不过是一些匠人而已,还谈什么墨家?
法家的人只能去管法律,却不能参与其他政事,相当于法家就无法参政。姥姥的,那法家那套思想如何流传?
“王爷!”郭琼脸色平静,呼吸平稳,稳稳的说道“王爷可想过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还能是什么结果?那就是和天下人为敌了!
但是徐宁不这么认为。“岳丈,本王当然知道,这些要求对于各家来说,确实是有些苛刻了一些。但是岳丈,换一个角度,对于咱们华夏来说,您拍着良心说,是不是这才是最好的?”
郭琼默然不语。
按照这个思路,整个华夏自然是会更好,但是各家的学说几乎是必然没落的。
比如说,用刀的时候你只会问匠人这把刀好不好,而不会去关心这个匠人想什么,是兼爱非攻还是杀伐天下。
“王爷,我承认王爷说的都很有道理,很诱人。我愿意为王爷的梦想出一份力气。但是其他人……”郭琼想着那些同门,那些故交,摇摇头。
徐宁自信满满“走路,要一步步的走,吃饭要一口口的吃,我还年轻。我不着急。我说的这些也还遥远。当务之急,是代城!”
拿下代城,皇帝才会明白,不是大卫还有什么实力可以对抗,而是他徐宁动不动手。
代城,到处都是青衣兵马横行。当初代城的人打压新任官吏有多狠,现在报复就有多重。
陈赓冷冰冰的看着一个个被拉出来的人,看着他们面色苍白,哭天抢地的被砍死,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廖化在一边看了,忍不住说道“陈赓,当心齐三秋……”
“你以为我怕齐三秋?你以为我打不过他?还是说,你以为齐三秋真的关心这些人?”陈赓轻声说道。
“什么意思?”廖化不懂了。难道你被揍了一顿,还成了人家的知己了?
“齐三秋,就是一个度己不渡人的武者。在他眼里,什么都没有他的修炼重要。当初他们杀我们的人齐三秋没有出面,现在我们杀回去,齐三秋同样不会出面。你不信,只管等着!”
廖化挠挠头,有些疑惑。是这样么?难道不是因为那齐三秋就是代城的人么?
血色残阳映照江山,万里江山一片红。
陈赓掀起的第二次杀戮显然是惊动了整个代城的,无数的人期盼齐三秋像上次一般出手。
然而,早已经被徐宁点醒的齐三秋站在高高的山巅,看着下面的杀戮和血腥依然面无表情毫无波动。
“不错,这个陈赓为人处世,光明正大,要杀人就杀人,根本不会做那种不教而诛的事情。看来,上次的人,确实是有人假冒的。哼!不知道是什么人这么大胆,竟然敢利用本座?最古怪的是,他们怎么就确定本座就在那里闭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