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谦解释:“所谓逸仙,便是只修灵能,不修行仙法战法的人。平日只用灵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世无争的隐居者,你可瞧见她手腕上的红圈了吗?那就是逸仙的标示,代表着不争,有灵能者见到了这红圈便不会与其争斗。逸仙超脱世外,很是逍遥自在,但却为各大宗门所不容,原因不必我来说了。”
谢问玄受教般点了点头。
王子谦道:“逸仙也分为琴、棋、赋、食、杂五门,前四门分别专攻琴瑟乐、手谈棋道、写诗作赋、饕餮美食,最后一门则需前四门皆登峰造极,才能成为杂逸仙。”
谢问玄插口道:“纪姑姑便是个食逸仙?”
王子谦道:“嗯,她对饮食之道的执着与痴迷世间罕有,她近年来年纪大了,脾气好了不少。几年前,她会因着没有吃到所想的事物几天不吃饭,也会因为打扰她烹调或用餐的一点点小事暴跳如雷。我们这些小辈可都不敢招惹她,又想天天凑着她,毕竟她做的东西太好吃了!后来她到了通海境,觉得我们这些小孩子烦,就隐居到了这里。”
“那怎么你和弦儿能来。”
“她是弦儿的亲姨妈,至于我嘛,是因为志同道合,我也想将来做个逸仙,而且是杂逸仙。现在玄仙弟子九成九都埋头聚气破境,练习用灵气打打杀杀的仙法,想成为逸仙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逸仙存在……”
“小谦,你在外面嚼什么舌根呢?薄荷叶采了这么久?”
过了大半个时辰,谢问玄才等到了开饭的时刻,三人坐在几前。开胃菜是鱼脍,纪姑姑面前是一条冰镇鲜鱼,取出一柄短刀,缓慢而细腻的将鱼背肉片下,片下的鱼片薄如蝉翼,拿刚采摘好的薄荷叶裹着,沾上一种独门的酱汁,轻微的冰镇效果,入口即化,鱼肉的鲜甜与薄荷的清凉,迅速打开了味蕾。
王子谦道:“纪姑姑的寒冰刀功,越发精纯了。”
此时谢问玄才注意到,她握在手中短刀的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寒霜,在切出鱼脍时,以灵能化作寒冰劲,渗透到刀上,让每一片鱼在被切下的时候,不会因为摩擦生热而影响口感。
第二道菜是拌杂菜,荠菜、水芹菜、刺嫩芽、景菜以及另外四五种叫不出名字的山间野菜,由清水焯过,点了几滴山茶油,尝起来没有一点儿野菜的苦涩味道,每一口全是汁液饱满,清爽中略带甘甜。
纪姑姑问王子谦:“这菜如何?”
王子谦道:“这是新菜啊,之前不曾见你做过。”
纪姑姑道:“早就想做了,但是做不来,我前些日子到了通海上境,才能做出这道菜,你们几个有口福,第一个尝到。”
王子谦道:“什么做法如此费事?”
纪姑姑笑道:“你竟然尝不出?这几种野菜只是焯水,时间久了去了苦味,但叶子就老了。时间短了,叶子的鲜味留下了,但苦味去不掉。我今日用灵力,代替炉火,在一瞬间将水烧开,逼出了苦味,接着转为寒冰气,快速降温,才能保持鲜度。“
谢问玄听着,世界观被冲击得说不出话来,如此强大而操控自如的灵能,只是用来煮个野菜,想着便忍不住多吃了几筷子。
最后一道,是主食,一碗面。
手掌大小的一个碗,大半碗汤,一小撮面。
浓香扑鼻,让人不禁流下口水,面上盖着绿、红、白、黄、紫五色丝。
饮一口面汤,先是有浓浓的鸡汤味,后是醇厚的鱼汤味,再接着是鲜奶,最后是菌菇的味道。碗里没有鸡,没有鱼,没有菌,甚至也没有奶的白色。便是王子谦的王家正脉,谢昕弦的谢家正脉的府邸里,都决计无法吃到如此奢侈的一碗面汤。
十二只鸡,不放一滴水,进锅闷烧,取鸡肉中渗出的鸡汁,只一碗。
六种河鱼、六种湖鱼、六中溪鱼,同锅慢炖一日,到奶白色,放置沉淀片刻,只取浮在表面的一层清汤一碗。
牛乳三升,文火煮沸,注入旋劲灵能,让其在瓦罐内旋转,将水与乳中的精华分离,用细网过滤,也只取一碗。
最后,是八样山珍菌菇,养在温房中,不用菌体,只取菌伞下的一点儿精粉,加一碗山泉水熬制。
四碗汤,汇在一起,下得一碗面条,唯一普通的就是这面条。
不过是寻常的小麦,用山泉水浇灌,纪姑姑自己磨的麦粉和的面。
覆盖在面条上的五色的配菜,也非比寻常,绿的是菠菜绒夹着芥蓝丝,口感爽脆,红的是火腿丝夹着生牛肉,软嫩浓香,白的是茭白夹着蒜泥,辛香刺鼻,黄色的鸡蛋夹着鸡丝,与面汤搭配,最后的紫色,是紫米做的米粉,与面条混合,吃出不同的口感。
谢问玄吃得极为小心,唯恐稍微大口,错过了哪一种滋味。
纪姑姑问道:“吃得这面,你还觉得修行、比试最重要吗?”
谢问玄的答道:“修行更重要了,我要在三个月后的水月试活下来,御剑下山,带着弟弟来纪姑姑这里吃面。”
其实,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妄想,从来没有对人说过:如果可以获得水月镜,那么他也许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学习御剑术,下山见到弟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