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待河斗师父吩咐,“嗵嗵嗵”地磕了三个头,双手过顶,接过河斗师父特意为自己挑选的长剑。
这柄长剑显然考虑了何灵的年龄和身高,虽然也是长剑,但却是相对何灵个头而言,剑体轻盈灵巧,十分趁手。
剑鞘剑柄雕刻着些万字福文,鹅黄的剑穗随风飘荡着。
何灵知道师父总是下了好几趟灵山才给自己准备这柄小剑,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谢谢你,这柄剑真是漂亮。”
河斗师父笑了,“婉儿,如今你人小力弱,先将就使着这柄剑,等你年岁长一些了,师父再给你准备一柄有些力量的剑。”
“师父,是不是重剑不工的意思?”何灵随口问道。
“重剑不工......重剑不工?”河斗师父似乎没听过这句话,诧异地看着何灵。
林贤辉又一次盯着何灵看了看。
何灵迅速想了想自己这句话到底哪里出错了,实在想不出来啊。
“婉儿,这是你周家用剑的诀窍吗?不对啊,你们传家之宝霜雪剑也并非重剑不工啊。婉儿,你是如何想出这话的?这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啊,难道我们剑冢一直追求的灵巧之法,或许还有另外一个练法?”
河斗师父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中。
林贤辉看了看何灵:你是谁?
何灵忽然意识到,这句话似乎是看了或者听了那本武侠小说看到的?
林贤辉是一个现代灵魂,应该也是看过同一本武侠小说的,自己暴露了?
何灵眼神平静地看着林贤辉,似乎自己只是随口说了一个周家对剑法的领悟。
林贤辉盯着何灵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师姐,问问师父,祖师爷那四方的传说是从何而起的?
何灵没想到林贤辉还在惦记这件事,这根本就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言嘛,何必认真呢?
河斗师父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起还有林贤辉了,“贤辉,到你了。你看看师父给你准备的这柄剑,你可还喜欢?你是男孩子,你的剑自然会比婉儿的要重了许多。”
林贤辉盯着何灵看,何灵没办法只好代为开口,“师父,祖师爷说的那柄四方你再跟我们说说呗?”
河斗师父一脸茫然,“四方啊,这个传说倒是剑冢之人都听说过的,只是,这原是灵山的一个传说,至于是不是真的......也许是祖师爷给我们的一个祝福吧。”
何灵看了看林贤辉:看吧,就只是个传说而已。
林贤辉继续给何灵使眼色:传说也有个源头,问什么时候开始的传说?
“师父,这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从哪里传说出来的?”
“这传说时间可长了,咱们祖师爷到这灵山创立剑冢一派,也有百年历史了。那时候正是国泰民安之时,这灵山倒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据说,初时曾有一名墨家隐士到了这灵山,因感念这灵山天地灵气,将欧冶子炼废了的一柄剑埋于此地。据说这柄废剑集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竟然焕发出万丈光芒。曾有人亲眼见这柄废剑,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叫废剑了吧,通体泛着耀眼红光,直照得方圆百里如同白昼,名动四方。那亲眼所见之人自然知道这是宝物了,也曾动了念头将至据为己有。但是这柄剑竟能通人性,那人伸手去取这柄剑时,它竟然立于半空终不落地。据说最后它竟自掘剑冢,将自己埋于地底。所以,这灵山才有了埋剑之冢的说法。”
“祖师爷到了这灵山后,自然是听到了这四方的传说。对了,这四方之名也是因为当日它初见天日之时光芒万丈,名动四方。祖师爷十分喜爱这传说,也就将咱们剑冢创立于此了。这百年来,咱们剑冢弟子代代皆有人特意去寻这四方的踪迹,但灵山之大,一个传说又如何能找到这传说中的名剑呢?”
听到这里,何灵特意看了看林贤辉:看到没有,这就是个传说。哪里有什么名动四方、光芒万丈的名剑啊?你也信这个,多扯啊?
林贤辉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何灵,但终于不再追问。
从祭剑仪式后,林贤辉明显比前面更为用功了,大概是带着林家祖传的学剑天赋和主角光环,不管是剑舞江河也好、剑主天地也罢,看河斗师父使了一两遍就得心应手了。
相比之下,何灵发现自己还是有些笨拙的,也许是年纪尚小,确实想法和身体不太协调,学起来有些吃力。
好在林贤辉为了自己能够毫无障碍地与河斗师父沟通,不厌其烦地教会了何灵各种学习技巧。
尤其是到了学内功心法之时,林贤辉竟不藏私地传授了何灵另外一套口诀。
何灵一度诧异林贤辉为什么会掌握得如此之快,内功精进如此,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林家剑法更专注的是内功心法。
而周家剑法,则是侧重剑法精妙。
山中岁月悠悠又漫长,日复一复年复一年,何灵与林贤辉相互帮助,将剑冢的剑术心法渐渐掌握得纯熟起来。
林贤辉是梦主,天然开挂自然什么都学得好。
何灵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掌握起来。
为了弥补何灵力量上的缺陷,林贤辉竟然提议剑冢放弃使用半自动化的供水系统,由何灵人工承担了供水系统。
为了弥补何灵内功上的不足,林贤辉竟然模仿武侠小说中捕鸟的情节,从一个时辰一只鸟到一炷香三十二只鸟。
经过重重训练后,何灵觉得自己就算不是武林人士,漂流到无人孤岛也绝对能活下来了。
林贤辉从一个黄口小儿渐渐长成了一个半大小子再到翩翩少年,何灵也从一个粉嫩娃娃长得豆蔻少女。
剑冢的武术,在人形外挂林贤辉的帮助下,早已是得心应手。
再过得一两年,林贤辉也该做出师任务了。
就在这时,何灵渐渐发现了林贤辉的异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