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寒半个月才休假一天,但也没有在家休息,杨海晨约她去逛黄鹤楼。
除了杨海晨在金银坛医院住院和爱心车接送叶清寒的那段日子,这算是毕业以后第二次单独见面。
一对璧人立于黄鹤楼前,虽然解封后这里很久都不能人流如织,但是还能站在江城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依然是极好的。
杨海晨说,“我小时候就经常来这黄鹤楼上玩,听导游说,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江城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叶清寒定睛看时,只见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华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江城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江城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杨海晨问,“你知道这黄鹤楼的典故吗?”
叶清寒说,“我知道,据说,有个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一个酒店。有一个道士,是酒家的回头客,但是光喝酒不吃菜,只用随身的水果下酒,还不埋单。店主人想这人穷,就不收酒钱了。这道士也不推辞,也无愧疚,照样喝酒。有一天,道士酒罢,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橘子皮画出来的,自然是黄色的了。道士道: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就乘上黄鹤飞得没影了,从此一去不复返。从此,这家酒店生意兴隆,为此人们建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杨海晨说,“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