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一会儿之后,张氏便问:“一百斤上好的无烟煤可以卖多少钱?”
黄管家因为收购煤矿的事,对这一块了解的比较多,赶紧回答道:“大概可以卖到一百七八十文。”
张氏点点头,又转向刘戎:“一个蜂窝煤多少斤?”
刘戎早就测算过,便答道:“两斤半左右。”
“也就是说四十个蜂窝煤大概一百斤了,普通的蜂窝煤嘛,就比照同重量无烟煤的价格来好了。我们再实惠一点,就一百六十文一百斤好了,大概就是每个蜂窝煤四文钱,另外每买一百斤就送他两个引火煤好了。”
“这么便宜?这能挣几个钱啊?”刘瑶听说才几文钱一个,不禁大失所望。
谁知话刚出口,刘戎和张氏就想看白痴一样瞥了她一眼,两个管家也是低头一阵轻笑。
开玩笑,莫说整个大明北方,就说辽东,甚至单单义州、广宁两卫,有多少户人家?
辽东苦寒,如此便宜又好用的蜂窝煤,即使只占领了一半市场,那一年又会卖出去多少?
即使粗略计算,那利润也是惊人的!
张氏雷厉风行,随即又同刘戎及两位管家商量着选定了蜂窝煤厂的厂址,安排黄管家尽快恢复甚至提高煤矿的生产,以保证煤炭的供应。
又指示刘安在府里各处产业中抽调五十名能干的管事和伙计,明日开始便招募流民,搭建好煤厂的生产及销售的人员结构。
两位管家领命后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恨不得明天就能让义州卫和广宁城所有人家都能用上刘府的蜂窝煤。
~~~
自年前开始,大新堡简易的围栏之外空地上便成了一个大粥场。密密麻麻的简易窝棚四处漏风,男女老幼却是挤着不下两千五六百人。
这些流民之前听说大新堡开垦荒地的政策后都是慕名而来,但刘戎一时没办法养活这么多张嘴,接纳了一部分之后,又不愿意剩余的白白流失,便用每天两次的稀粥吊着。
这些流民每天按点出来领取稀粥,寒风中舔干碗沿最后一点粥汁后,眺望一眼一栏之隔的大新堡,见里面的军户成群结队地去干活,个个虽说也穿着破旧,但都干净整洁,人人脸色健康红润,远远也能看出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神情。
流民们羡慕地盯了一会儿之后,深深叹息一声,然后回身穿过遍地粪便的营地,钻进自己的四处漏风的小窝棚,躺下睡觉。
又冷又饿,能不多动就不多动,这样才能活得时间长一点,运气好的话就会撑到大新堡下一轮招人,那时日子就有盼头了。
这一天,骨瘦如柴的流民们早早地又到流民营外头的空地上排起了长队。
前面三口黝黑的大锅一如往常冒着热气,但有眼尖的发现,在每口锅旁边又增添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覆盖白布,白布下面高高隆起。
正当大家交头接耳讨论桌子上面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一个锦衣老头走到了前面的一个高台上。
“现大新堡堆煤厂拟招工五百,日结工钱四十文,并供给早午饭两顿,有荤有素,大馍馍管饱。要求,成年男子,有力气,无恶疾。有意者,领粥后可向旁边管事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