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都想好了,只要朱文城敢得寸进尺他就当场拿下这家伙。
毕竟大明帝国的尊严不容侵犯,就算是同宗同源的清国也不能欺辱大明帝国。
“朱文城,朕最后警告你一次。不要在提什么请牌位,太祖爷的牌位只能在大明帝国的宗庙!
你们清国只是大明帝国皇室的旁支立国,怎能和我们本家争夺正统?”
“瞻基皇兄,你这话就有些过分!”
“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
“瞻基皇兄,你我心知肚明这当年的往事。什么正房偏房的按道理来说都不该这么办,父皇在本宫出发之前特意说过要重申宗法。这太祖爷的正统,我们大清帝国必须要了!”
“也就是说,允炆叔父决定好了与朕争夺这个正统了?”
朱瞻基眼中的怒火喷涌而出,他认为朱文城如此的猖狂就是认为他不敢怎么样。
“来人啊,请太子殿下去锦衣卫坐坐。叫赵然备好茶水,请太子殿下喝喝茶!”
喝茶,在锦衣卫喝茶。
朱文城怎么可能不知道锦衣卫,在朱瞻基下令之时立马便慌了神。朱文城怒斥朱瞻基不讲邦交礼仪还意图对大清帝国的皇太子殿下使用刑罚,这种外交侮辱大清帝国是不能忍受的。
“你还知道朕在侮辱你呢?
你刚才那股嚣张作态怎么变成了现在这般色厉内荏,你可让朕好生的瞧不起啊。
告诉你朱文城,这太祖爷的正统只能在大明帝国。如果允炆叔父还有争夺的心思,那今后的援助和移民可就要暂停了。”
朱文城闻言只能暂且作罢,不敢多说什么。
“好了,现在说说联姻之事吧。
方才朕跟你说过,只允许小旗主入赘而不许朕的女儿外嫁。这一点是朕的底线,也希望太子殿下能够理解。还有你妹妹和大明帝国勋贵将门联姻,朕也可以亲自为你牵线搭桥。”
“是,臣弟当然知道。”
朱文城见朱瞻基再次提起联姻之事,哪里不知道是朱瞻基在转移话题。不愿意破坏氛围的朱文城已经让朱瞻基在宗法上难看了,自然不能再打朱瞻基的脸。
“可是瞻基皇兄,这入赘也是需要嫁妆的嘛。
父皇其实需要更多的支持,不知道瞻基皇兄能不能看在联姻的份上多关照一下呢?”
“关照?你想要什么关照?”
朱瞻基有些疑虑,他没太听懂朱文城话中的含义。
“就是说一旦定下来联姻,瞻基皇兄肯定会许诺一批物资作为交换。父皇让本宫问问瞻基皇兄,能不能提前预支这批物资。
也就是说先交货,后订婚!”
“朱文城你是不是过于不要脸了,这种话你也说的出口?”
朱瞻基很惊讶,这不要脸的言论他朱文城也真敢说。
“瞻基皇兄你若是在大清帝国的角度上,你也会这么想。地处四战之地,周围还都不是中原文化的势力。若是要点面皮,我们还真发展不起来。
就是靠着这股不要脸的精神,我们八旗才能无往不利的!”
“很好,很有精神!”
朱瞻基气乐了,他是万万没想到这小小的小亚细亚半岛居然出了朱文城这么一个天才。
“行了,先吃饭吧。”
大明帝国宣德十年。
朱瞻基还是答应了朱文城的联姻请求,不光是把张辅之子和伊莎贝拉公主的婚事定了下来还举行了马氏小旗主的入赘婚礼。
而朱瞻基对于朱文城请求的各种支援,也当然是全部到位了。
婚礼十日后。
北京,大明门。
旌旗猎猎,遮云蔽日。一千名士卒站在城楼下的阅兵操练场上,前面百余名精锐士卒的明光铠熠熠生辉。特制的火枪钢刀反射着毒辣的日光,散发着磅礴的威势。后面的士卒似乎还有些慵懒,但是依旧神采奕奕。身上的皮甲虽然有些简陋,但看的出是精心制作的。一千人就这样站在台下,静静的注视着台上的人。
“这是朕为你准备的教官团,为大清帝国赛里斯八旗训练一支可靠的新军。”
“这也是嫁妆的一部分?”
自从宣德五年离开大明帝国的朱文城,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回来。
“当然!”
“多谢陛下圣恩!”
朱文城走到教官团面前,看出来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
“今日,本宫启程回盛京。尔等随我,共赴盛京、保卫大清!”朱文城特意换上一身轻便的铠甲,站在台上威风凛凛。身旁的朱瞻基见状很是揶揄的笑了笑,这朱文城也知道什么场合该穿什么衣服的道理。
“我等愿随太子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教官团带头的军官高声喊着,一副原因为朱文城效命的模样。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身后一千名教官团成员也跟着喊了出来,盛势十分的浩大。
“出发!”朱文城大手一挥,全军开拔。
从军行,从军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揽功名!
一路上朱文城倒是想跟随大军一路骑马,顺便作作秀体现太子殿下与士卒同在的态度。但是李唐安的骑术和小身板实在是受不了,待教官团行到天津地界朱文城的侍从赶紧买了辆马车。朱文城倒是也不推脱,一屁股就坐上了马车。但是这辆的马车没弹簧减震措施,车还是向天津知府借的。按礼制刺史的马车似乎真的不大,搞的朱文城每天都要死要活的。每到晚上宿营,朱文城都要偷偷去吐上一吐,再回去和士卒们侃大山借此交流感情。
就这么哼哼唧唧的到了港口,朱文城立即吩咐就地休息。要不然一路拔山涉水,这些士卒们不散架他朱文城也要散架子了。
“快来,喝点水。”朱文城下了马车,向四周的士卒招呼道。
很快朱文城的身边就围过来一堆人,坐在朱文城的身边听他侃大山。“采薇,子衿。把本大王私藏的肉干拿来。”朱文城向两面贴身侍女吩咐道,两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捧着一大袋肉干蹦蹦跳跳的来到了朱文城的面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太子殿下取的好名字啊,真不愧是饱读诗书之辈!”教官团的首领张琛调笑道,这两天和李唐安混的,一点儒将风范都没了。
“采薇姐,那个张琛又来了。”子衿不屑的看着张琛,一脸嫌恶的偷偷对采薇说到。
子衿对于张琛这个大明帝国军官,十分的不信任。毕竟子衿出身蒙古与赛里斯八旗混血,对于纯汉人来说她是很防备的。
“你啊,就是话多。赶紧的,干完活会车上带着去。”采薇拉着子衿的手,快步回到车上。
“快尝尝这牛肉干,这都是大清帝国马扎尔小罗斯牧场产出的上等牛肉制作而成的。本宫出发之前在牧场上弄了一批,特意给诸位尝尝。”
“那个......太子殿下啊,你们大清帝国私杀耕牛......犯......法吗?”张琛没等说完,就见到众人一脸嫌弃的看着他。这家伙知道说错了话,便马上识趣的闭口不言。
“犯个屁的法,我们以铁骑立国最重视牧场。小罗斯上千里的丰美牧场每年产出的牛羊不光够吃还能出口呢,区区一点牛肉干算不得什么!”
围坐在朱文城周围的除了张琛等人之外,还有朱文城从大清帝国带来的护卫。另外更有几个科研人员,朱文城此番是一起打包了一份新手大礼包回去了。
“牛肉能放开吃可挺好,像咱们大明帝国虽说现在也能每天吃到肉。但是基本上都是猪肉和鸡肉,牛羊肉之类的东西倒也还是少见。”
“要不然张总教官可以长期定居盛京,到时候牛羊肉管够哦!”
朱文城有心引入人才,便立马出言回应张琛道。
“算了,还是我们大明帝国富裕。除了肉食还能吃上蔬菜水果,住上不漏风、不漏雨的房子。这些东西别的地方还真难享受到,还是在大明帝国安安分分的定居为好。”
朱文城和张琛一个出身大清帝国皇室,一个出身老牌勋贵将门。吃起肉干都带个范儿,要细嚼慢咽。剩下的那些子护卫与教官团军士们可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两只手在衣袖上抹了抹,直接拿起来就大口吃了下去。
“狗儿啊......你是不是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取字呢?”朱文城忽然灵机一动,看向了身边的一个教官团军士说道“要不然本宫赐你一个名字,你看这怎么样?”
现在的上位者都喜欢给属下赐名以表荣宠,属下也以被赐名为荣。
“还没取名字呢,我想着到时候立了功请张辅将军为我赐名。毕竟我是张辅将军的亲卫出身,要赐名也是要张辅将军赐的。”
“英国公啊?”
朱文城闻言想了想,紧接着便说道“这无妨的,本宫可以代替英国公给你赐名。还有剩下的兄弟们,你们几个都有大名和字吗?”
一个文质彬彬的军官率先回答道“卑职李时春,字青阳。”
“卑职贺连晖,字长功。”
“你与凉国公贺连成将军是什么关系?”
“凉国公乃是卑职之族兄!”
“晤......你们都有名字了?”朱文城失望道,他还想着收买人心呢。
“属下虽说没什么出身,但也是耕读传家。家中有田地几亩、工坊一座,自然有条件读书取名字了。连晖乃是凉国公家族之出身,抡起这方面要比卑职好要高呢。”
李时春解释了一句,也透露出朱瞻基在人员安排上的巧妙。
防备。
十分的防备。
“我们没有。”
只见那个叫狗儿的军士有些为难的说了一句,他想要借这个机会让大清帝国的皇太子殿下为他赐名。但是这是张琛等人极力防备的事情,狗儿有心也不敢明说。
“好好好,就让本宫给你们赐名吧!”朱文城兴致勃勃,看着狗儿和他身边的几个小军士说道“狗儿你就叫陆鸣吧,望你一鸣惊人。
还有你的几个兄弟,本宫也为他们都想好了名字!”
“我等谢过太子殿下赐名之恩。”众人俱是俯首,向朱文城跪拜。
这个年头,上位者赐名可是无限的荣耀,尤其是赐姓!
没看见其他人羡慕的表情么,当然张琛和李时春等人是不会的。
“朱文城这家伙还真是难对付,我说陛下为何叫老贺你来呢!”
“哼,这朱文城不是什么心思单纯的人。以后去盛京城的时间,可要好好的留心他。”
“不过还好,这批教官团大多都是各家勋贵出身的子弟或者亲卫。再不就是陛下当年的六卫亲军,比如说时春和老张。那朱文城想要影响些什么,怕也费劲吧!”
副总教官刘鹄淡淡的酌了一口酒,很显然是没把朱文城放在眼里。
“费劲?你没看见那狗儿,堂堂英国公的亲卫被一个赐名搞的昏了头!”
“太子殿下!将军!你们快看,前面有一支船队过来了!”放风的斥候大声的向众人招呼。
“快快快,看看是不是来接咱们的海军船队!”朱文城很兴奋,他马上就能回盛京城了。
“回太子殿下的话,正是来接咱们的海军船队!”
朱文城命令将自己的一百持械护卫留下一小部分当做贴身卫队,剩下的打散到军中做火长校尉。这些护卫世代为朱家做事,其战斗力和忠心可不是糜烂的绿营和看似精锐的马扎尔八旗可比拟的了的。
他们人数虽然少,但绝对是精锐。朱文城依靠他们,才能影响和控制教官团。
“干,给老子麻利点!”李时春挥着手,指挥着军士小厮们来来往往搬着朱文城采购回去的东西。
其中还有两场大婚的贺礼,也需要完整的带回盛京城。
这时一个军士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正好和李时春迎面撞了个满怀。
“赶着投胎啊?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李时春不禁勃然大怒,抬手就要打。
那士卒见势不妙,赶紧用手捂住脑袋而后大声喊到道“校尉饶命,卑职不敢了!”
“不敢?那也要惩罚于你,来人给我打他的板子!”
“诶诶诶,李校尉你这是在作甚?
区区一点小事而已,你就要责罚于你的部下这可不行呢!”
朱文城不知道这其实是李时春给他设计的一场试探,看看朱文城方才的谦逊表现是真心的还是作秀。
如果是真心的,那就要防备朱文城的人格魅力是不是能够影响明军教官团军士。
如果是作秀,那就要防备朱文城是不是会下黑手对明军教官团的军士有阴谋。
“军法如此,必须打板子!”
李时春说的义正严词,这让朱文城有些迟疑了。
“那就听李校尉你的话吧,你们明军的军法本宫也不方便管!”
有朱文城的这句话,李时春大概就猜到了他的真实性格。
“拉下去,给本官打板子!”
当然了,打板子是不可能打的。
在这个小插曲之后,朱文城等人也是登上了开往盛京城的船队。
就在张琛等人刚刚安顿下来,就被一道命令打破了宁静。
“李校尉!李校尉!”
李时春本来正在练武,忽然被打断也是呵骂了一句“怎地了?”
“锦衣卫的钦差!锦衣卫的钦差啊!”
“锦衣卫钦差?快,快点进去禀告张琛佥事!”李时春瞪着眼睛说道,神色间似乎猜到了锦衣卫来此的目的是何。
此时的张琛正在与贺连晖等人享受封建主义下的种种福利,躺在摇椅上一边悠闲的品茗一边看着手忙脚乱的仆役军士来来往往。搬着安家用的东西,张大闲人倒是好不羞耻的懒在一旁。
“佥事!佥事!国朝钦差到了!”这正在喝着香茶的张琛与贺连晖看见慌慌张张跑进来的李时春一下子喷出来一口茶,随即抹了抹嘴边的茶渍不悦的说道“什么事情大惊小怪的,过来喝口茶再慢慢说。”
李时春猛灌了一口茶水,急忙回答道“启禀佥事,国朝派锦衣卫钦差来宣召了。现在已经到大营门口,佥事要赶紧去迎接锦衣卫钦差啊!”
张琛与贺连晖听罢直接从椅子上蹦了下来,搞到旁边的仆役们被吓了一跳还纷纷避让。
“啥子?钦差?”张琛直接是了下巴。
要说国朝特意派钦差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张琛等人刚刚来此还需要指点。
满朝都在观望着教官团外出的事情,毕竟大明帝国头一回给别人训练军队所有人都很兴奋。朱瞻基派人来一趟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来人乃是锦衣卫。而且还不是明里来而是暗里来,张琛等人心中却是有些心虚。
怕是国朝发现了朱允炆某些端倪或是要指派一些高难度的任务,被国朝抓住了尾巴故而派人来指点的可就不妙了。
张琛赶紧推开李时春,回到房里七手八脚的在侍从的服侍下穿上迎接锦衣卫钦差的佥事服装。
“快去,让所有军官全都穿戴整齐直接去大营外等我。命陆鸣把本官的护卫队也带出去,李时春你再去教官团选派一个队率带本部人马也去营外。”张琛一边吩咐着手下的士卒去通知教官团的军官们,一边让人在营里摆下酒席准备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