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立新第一次进杨帆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虽小可也五脏俱全h还有的办公室大班椅,全部去掉。
“立新啊,你来了这里多久了?”技术总监杨帆对着杨立新问道。
什么?这是不是要炒鱿鱼的话术?杨立新一听,立即反客为主,说:“我来了多久,想必杨总应该很清楚吧,请您直说吧。”
“严丽打电话给了我,说你很不合作,对吧?”
“呵呵。”杨立新冷笑道,“我不合作,那客人又是怎么验收的?”
杨帆见杨立新回答十分淡定,他也不好说什么。
他只是说道:“不管如何,商务可千万不要去招惹他们,他们说什么,我们干就完事儿了。”
杨立新见杨帆并没有追究责任,也就没有再挑事端。
其实他压根不怕,毕竟客户是验收了的,他也有证有据,就算叫上严丽过来理论,大家也都能各执一词,而杨立新对于辩论,还是十分自信的。
他从办公室走出来,另外一位同事却被叫了进去。
杨立新这才想起,这位同事。
林秋道说道:“Java语言有很多优点,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它具有简单,面向对象,稳定,与平台无关,解释型,多线程,动态等特点。”
接着,林秋道列举了很大段JAVA的历史出来。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简称Sun公司)于1995 年 5 月推出的 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Java语言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由当时任职太阳微系统的詹姆斯· 高斯林(James Gosling)等人于1990年代初开发,它最初被命名为Oak(橡树)。 Java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网络编程语言。
Java从第一个版本诞生到现在(本书所著时间)已经有24年的时间了。在这23年里诞生了无数和Java相关的产品、技术和标准,现在让我们走入时间隧道,从孕育Java语言的时代开始,回顾一下 Java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
1991年4月,由James Gosling博士领导的绿色计划(Green Project)开始启动,此计划的目的是开发一种能够在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机顶盒、冰箱、收音机等)上运行的程序架构。这个计划的产品就是Java语言的前身——Oak,Oak当时在消费品市场上并不算成功,但随着1995年互联网潮流的兴起, Oak迅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定位并蜕变成为 Java语言。
1992 年3月,由于Oak已被用作另一种已存在的编程语言名称,因此必须选一个新的名字——Java. Java 的灵感来源于咖啡,据说James Gosling 研发小组的工程师经常喝的咖啡就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上所种植的咖啡豆。
1993年2月, Sun Microsystems的子公司 FirstPerson试图从时代华纳获得一个电视机顶盒交互系统的一系列订单。在那时,由于绿色计划不是很成功,随即失去了时代华纳的订单,于是开发的重心从家庭消费电子产品转移到了电视机顶盒的相关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