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名满天下的玉王爷乔装打扮,路见不平,惩治恶奴,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故事。
那故事中仗势欺人的恶奴以及与恶奴勾结的净街虎也是落得了和现实中一样的结局。
兵部和刑部以及大理寺分外关注此事,效率极高速度极快的将这二人以往的斑斑劣迹全部都清清楚楚的审问了出来。
看着一个宦官和一个金吾卫竟然能干出如此多的贪赃枉法之事,朝堂之上表示出极大的愤慨之情。
数罪并罚之下,两人自是被判了死刑。
老景皇大怒,甚至没等到秋后,就将这两人拉到刑场,在东都众百姓的围观之下,将两人斩首。
此举更是赢得了东都百姓好一阵欢呼。
因此,茶楼中将此事编成段子的说书人数不胜数,茶楼之上,全是要听这段故事的宾客。
说书人的嘴日夜不休,嘴巴都熬干了,但他的内心极为高兴。
无外乎是盘子中的赏银太过耀眼。
茶楼的掌柜更是笑的牙不见眼,这里里外外坐满了宾客,光是茶水费都能让他赚上好大一笔。
百姓们歇息时分,来到茶楼,点上一杯热茶,一些瓜果食品,听着顶上的说书人完完整整的将这一段故事娓娓道来,自然也是专心致志的听,听到精彩处,甚至还大声叫好。
直到傍晚时分,这才心满意足的归家。
就连那打柴为生的老李,都是因为这件事,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感激涕零的在玉王府外磕头致谢。
守着城门的城门令这些日子在城门上巡逻的时候都挺胸叠肚,逢人便吹嘘那个被他痛骂为不争气的侄儿,而那人违心夸赞几句他的侄儿,他便笑的眯起了眼。
可陈之玉府上,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一切照旧。
“殿下,如今您正得民意,中书令要我问问您要不要趁现在入朝堂,眼下算是一个好机会,他愿意全力为您谋求。”
老管家站在陈之玉身边,躬身说道。
看着老管家苍老的脸,陈之玉没有回答老管家的话,而是站起身来,小心翼翼的将老管家搀到他身旁的位置上,微笑道:“人啊得服老,以后管家你跟我说话就坐下说。”
“哎……好。”
老管家一脸受宠若惊的想要站起来,但看到陈之玉表情十分坚决,他才无奈说了声好。
看到老管家坐下,陈之玉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细呷了一口热茶,这才缓缓说道:“孤觉得这次还不是最好的机会,帮我回复中书令,不必帮我谋求任何职位,我那位父皇现在大概也不太想看到我,毕竟,我现在进了东都,他可一次都没有召唤我。”
“可是,现在民间都在传颂殿下的声名,这是民意,也是大势。就算是陛下再不乐意,趁着这股风,您是一定能在朝堂得一职位的啊。”
老管家一惊,站起来说道。
“您先坐。”陈之玉无奈安抚老管家:“您听我说,我现在在民间确实得到一定的声名不假,可您没有看到吗?在朝堂之上,只有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对我赞不绝口,其余也就是书院官员推波助澜。
剩下的可全都是冷眼旁观。
而且,我所得的好大一部分声明都是基于那两个小贼在审判完毕之后,当即被斩首的原因。
而这件事里,我得到声名,只不过是旁枝末节的副产品。”
“您的意思是?”
老管家眉头一紧,听到陈之玉的话,他也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