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没几天,找人的事情就搞定了。
刘长江只需要找班组长,下面一个个工人的事情,当然是各个班组长去找。
闲下来之后,刘长江也就开始准备年货。
现在有车方便,想起什么,就可以去买什么,也不在乎那点儿油钱。
家里边儿的房子,看着也是有些旧了,刘长江就想着重新装修一下,也花不了几个钱。
结果,父母没同意。
说他们随时需要在地里干活,脚上、鞋子上随时都会有泥,搞了什么地板砖之后,就需要换鞋,还没有现在的水泥地板方便。
在农村来说,特别是需要下地干活的家户人家,不像城里人,衣服脏了、有汗了就需要换干净衣服。
要是那样的话,每天至少得换两套以上才行。
真正干活的家庭,没有谁可以做到这一步。
看着父母一天忙这忙那的,刘长江也是帮不了多少忙。
他现在可以挣到钱,就让父母不要干活了,一天吃了玩、玩了吃,享清福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思想工作,刘长江根本做不通。
按照父母的说法,他们一天也是在玩着的干活,不累不说,也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挣一些钱,何乐而不为?
要是让他们整天闲着没事做,他们也才五十来岁,就像退休老人那样整天玩儿,他们也会不习惯。
举例说村子里的某某某,就是这样经常闲着,闲出了这样那样的病来。还要花钱去吃药、住院。
根本不划算啊。
这个话,也确实有些道理。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身体一般都会更健康一些。
要说的话,城里还有专门的健身房呢。
那不就是为了运动吗?
而且那个健身运动,不但不挣钱,还要花钱找罪受。
那种情况,也都是有钱人才去享受得了的了。
像你我这些穷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干点儿活,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挣点儿小钱吧。
刘长江被说得哑口无言。
父母的思想工作做不通,也是没法。
只能是想着早一些在城里买房,然后让父母搬到城里边儿去住,到时候,他们也就没地可种,只能整天玩儿了。
这个想法的实现,最少也要等到明年,或者后年才行。
说起来,刘长江也是快三十岁的人,还没结婚生子。
在城市里边儿,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情况多得很,再正常不过。
但是在农村来说,那就不正常了。
二十八九岁还没结婚的男人,多半就是找不到媳妇儿的,是要被人家看笑话的。
特别是一些经常闲着没事做、嘴还比较毒的老人,经常就会说闲话:
“看哪家哪家孩子,都三十岁的人了,房子没有、存款没有、媳妇儿没有、孩子没有,那就是不成器、不中用。”
“再看哪家哪家的娃儿,才二十四五,就在县城里边儿买了房,娶个媳妇儿都还是有工作的,两口子挣钱,根本吃不完,那日子,简直好过的很。”
这些还不是直接针对刘长江的。
还有,
“唉,那个江娃子还真是不成器啊,从小就喜欢打架,后来好不容易开个杂货店,以为会收心、变成好人。可是结果呢?还是没得用。”
在刘长江老家,有些没有特殊小名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名字的某个字后面加上‘娃子’两个字。
“就是,房子没了不说,准备结婚的媳妇儿都跟别人跑了,也真是窝囊得很啊。”
“都马上三十岁的人了,还在外面飘飘荡荡的,听说还欠着银行里一百多万呢。”
“以前开店、两口子挣钱,起码都需要一二十年,才能还清那个一百多万。现在,就江娃子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以他不成器的样子,估计少说也得二三十年去了,我看啊,江娃子这辈子是没得搞头了。他想要买房、结婚生娃儿,多半要等到下辈子去了。”
对于这些话,刘长江当然是听不见的。
没有谁会当着刘长江的面说这些。
不过,从某些人的眼神、说话,可以看得出来一些,已经有不少人瞧不起刘长江,甚至是‘看死’刘长江这辈子翻不了身。
刘长江淡然一笑,直接选择漠视。
人家爱说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
再说,刘长江也不是那种好面子、喜欢攀比的人。
可喜欢攀比的人,还是更多。
在农村,攀比风气更甚。
每到年底的时候,县城里、小镇上、村子里,经常堵车。
堵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车子多了起来。
现在的农村,有一辆小汽车的家庭,再正常不过。
在某些时候,自己有辆车代步,也确实要方便一些。
可有不少家庭的小汽车,已经超出了代步的范畴。
而是属于攀比。
举个例子。
张三在外地进厂打工,差不多经常加班,挣点儿辛苦钱。省吃俭用两三年,再找亲戚朋友借个几万块,买一辆二十来万的、完全没有性价比的进口车。
等到年底回家过年的时候,张三小心翼翼的开回去,唯恐把这里蹭了、那里刮了,要不然,一两个月工资就没了。
过完年,张三又把车子开到厂里边儿,花了停车费放在那里,继续没日没夜的加班,一年到头很少用到。
平时想用吧,油费又太贵,舍不得。
等到年底又回家的时候,可能车子上面的灰尘都多厚了、发动机都生锈了。
像张三这种情况,不是攀比是什么?
这只是其中一种,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
除了攀比,闲着没事做、说闲话的人,也是多得很。
比如哪家房子的面积大一些、小区好一些。
这家媳妇儿漂亮又能干,对婆婆也好得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那家小子调皮得很,简直就是一个野孩子。
这家女儿乖得很,懂事不说,成绩也好。
……
等等这样、那样的,简直不要太多。
在农村来说,其实也都是属于正常情况。
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