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站立在新建成的格物书院前,看着匾额上遒劲有力的“格物书院”四字,满意的点了下头。
最后目光从左边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扫视到右边的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做的不错,如今书院开始有模有样了。”张忠对侍立在一旁的陈管家笑道。
“伯爷吩咐此事后,我有空便来这里盯着,终于如期将这座书院建成,没有让伯爷失望。”陈管家恭敬道。
张忠闻言微微颔首。
说起这座格物书院,它乃是与旁边的格物院想配套的。
在张忠的设想里,格物院相当于科研所,专门用来做研究,攻克一些科学难题的。
而格物书院,便是用来培养科学人才,传播科学知识,源源不断为格物院输送后备人才。
两者定位不同,但是又相互依存。
“那些小孩已经安顿好了,他们如今开课了吗?”张忠继续问道“他们的父母有什么意见没有,来不来书院,让他们自愿,不要勉强他们。”
“伯爷多虑了,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国公府的家生子,他们听说伯爷让他们的孩子上学,还管饭,学得好还有赏钱拿,别提多积极了。”陈管家笑道。
“那便好。”张忠闻言连连点头。
说起来这格物书院建好了自然是要有老师与学生的。
这老师来自格物院里最拔尖的那拨人,他们头脑灵活,有丰富的经验,缺少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
张忠花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培训,让他们初步掌握了“基础数学”“基础物理”等等科学,然后让他们充任老师来教导这些小孩。
而这些小孩大多十岁左右,识得几个字,正如陈管家所言,他们都是国公府的家生子,都是依靠国公府生存,对张忠的忠诚毋庸置疑。
在张忠的规划中这是个小班,培养的是以后科学的骨干人才,是张忠以后推动工业化的得力助手。
但是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这些小孩成长起来还需要数年光景。
所以张忠便准备成立一个大班,吸纳人才进入格物书院。
而如今春闱将近,天下士子聚集京师,正是张忠等待已久的机会。
“走,我们进去看一看这些孩子学得如何?”张忠收敛思绪笑道。
“好勒!”
陈管家连忙应道。
于是两人便一前一后进入了格物书院。
书院的布局张忠是参考了后世大学的布置,里面环境优美,教室,食堂,宿舍,阅览室,运动场全都具备。
待张忠来到一处教室,看见里面正在教授数学。
一个青年男子正在黑板上演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而他手里所用的便是石笔。
这石笔也是格物院研制出来的。
是将石膏加热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热石膏加水搅拌成糊状,灌入模型凝固而成,甚是巧妙。
用这种石笔,再配上黑色的木板,写完可以擦去,擦掉可以重写,于书院讲课而言,颇为方便。
张忠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想起前世自己求学时的时光,不由微微一笑,便转身离开了。
他还得去格物院寻胡濙,因为格物书院若想吸引士子入学,非得胡濙出面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