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安排,倒是比谢老头无故失踪来的好。
麦收时节,家家户户都忙得很,没人会去过多的关注谢家的异状。不过大家都知道,谢老头病了,还病的挺重的。
谢家的人少有外出的,就是几年前谢家老太太病逝,村里也没几个人去送葬。毕竟,谢家的人没邀村里人相帮。
谢家的老太太,正是当初与谢老头一同闯出了墓穴的那个姐姐。
如今谢老头病了,村里人也没多大反应。除了潘老村长、刘家、闫家跟王家的几个老头去看望了一次外,谢家就拒绝别的人再去探望了。
大伙儿忙着收地,也就没多在意。毕竟,谢家也在忙活着呢。
只不过,这一次谢家的女人们难得的露了面。
直到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谢家的几个闺女,长得那是一个赛一个的水灵。就是那个老得嫁不出去的老姑子,也长得很有韵味。
说是老姑子,其实一点儿也不老,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模样。要是放在前生,那就是青春正当时。
面对谢家人的这一转变,村里某些人倒是有了自己的看法。
“这还用猜?肯定是那谢老头不行了,底下的子孙就造反了呗。”常婆子操*着大嗓门,在大晒场上嚷嚷着,完全没顾及也同在大晒场上的谢家姑侄仨。
“她常奶奶,留点口德吧。”晒场就在家门前,潘村长的母亲,潘微凉的奶奶平时也会出来凑热闹。听了常婆子的话后,就说了句公道话。
“哟,我说潘妹子,我怎么不留口德啦?这不明摆着的事儿嘛,还不让说了?是不是攀上了莫家,就谁都碰不得啦?”常婆子反而越说越激动,完全没把潘奶奶的好心提醒当回事儿。
同在晒场上晒麦子的刘鱼鱼,以及王桑桑就不得劲了,问道:“常奶奶,你说人家就说人家,凭啥把小力一家子都捎上?”
终于问到了点子上。常婆子丢下翻麦子的木叉,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谢家的方向道:“你们不知道吧?大前儿晚上,他们谢家老小三人来了莫家,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说到了后半夜,又哭又闹的,我都没耳朵听。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知那谢老头转天就病了。”
说到这,常婆子还将尾音转了转,收回指着谢家姑侄的手,作茶壶状,傲娇的站着。
原以为大伙儿听到这,都会好奇凑过来问个明白。谁成想,场上的人全没将常婆子卖的官司当回事,甚至有的人还安慰起了不知所措的谢家姑侄仨。
“谢姑姑,小力都跟们说了,正想办法帮你们找邱老道呢。不过听说他人在京城,没那么快到。”刘鱼鱼就冲谢家姑侄道。
“小力说了,她托了她曾外祖家,帮你们找个好大夫,只怕明后天就该到了。”王桑桑也说到。
谢家姑侄听了,都感激的冲刘鱼鱼他们致谢。
场上的大人们,也都安慰了谢家姑侄一番,鼓励他们多跟村里人相处。
“都是乡里乡亲的,多走动没坏处。”潘奶奶最后道。
还等人上前聊八卦的常婆子见没人附和她,都安慰那三姑侄去了,就不满道:“都是一群傻子,早晚让人全给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