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生韩琦和老牌尖子生沃森在做题上展开竞争。
他们原本是同时做一道不知道对错,甚至不知道题目正不正确的题目,现在韩琦和邹芳先一步做出来了,可是沃森却偷走他们的试卷不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他们已经做出来了!
因为沃森想证明,是他先做出了题目!
在已知答案的时候,如何证明这道题是谁做的呢?
那就要看过程了。
如果韩琦和沃森同时拿出过程,因为沃森是老牌尖子生,而韩琦是还没有证明过自己的转学生,那老师和同学都会认为就是沃森做出来了题目!
转学生韩琦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办法,就是在沃森做出过程之前,公开他的过程和结果,证明是他做出的题目!
可是现在,沃森用他的声望不让韩琦公布自己的过程和结果,而韩琦也不知道沃森到底做到了哪一步!
绝对不要轻视一个老牌学霸做题的速度!
尤其是这个学霸原本就做过了这道题,只是用错了思路,只需要矫正步骤,就能拿出一份天衣无缝的过程!
时间紧迫,必须越快越好,一分一毫都经不起消耗!
乐伊抱着手,指节在手背上轻敲,问道:“近期有生物学的学术会议吗?”
“你是说学术会议?”邹韩琦苦笑,“不行的,我们也考虑过学术会议,可是近期都不给我们发邀请函,我来倭国就是为了参加国际生物学大会,结果……他们连邀请函都没给我。”
韩琦就是因为跑到倭国来还是碰了一鼻子灰,才会丧气到大白天喝酒,喝醉了还耍酒疯。
要发表论文发表学说,除了期刊,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上学术会议,做报告,当面锣对面鼓得公开自己的学术理论,应对在场的与会嘉宾的询问。
而在学术会议里发表的论文,同样会被收录,有一种专门的论文类型叫做“会议论文(EI)”。
国内很多的学术机构是不承认EI的,主要是因为会议论文稂莠不齐,有的是人以蹭论文为攻击,所以作为一种标准,EI当然是不够格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高质量的会议论文的权威性,比如孟尔德定律就是作为会议的报告论文被留了下来,而改变了基因检测的PCR技术同样是在学术会议上问世。
甚至EI在某些时候会更加容易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度,这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种机遇。
因为在学术会议上做完报告之后,还会有一个问答环节。
听取报告的研究员可以现场对报告者做出提问,而报告者必须现场做出解答,其场面之严峻,远超学生的毕业答辩。
如果能表现得完美,功成名就唾手可得,有上百人参加的报告会就能让一名地区级的抓夹变成世界级的专家,大科研机构的offer,大公司的委托,国际组织的职位唾手可得,名利兼收。
可如果被诘问得无言以对,那么研究员就可能变成业内笑柄,甚至彻底断送科研生涯!
可别以为这群凭借智商让全世界优待的学者会多么尊重世俗的规矩,都是世俗的规矩让着他们的。
所以在他们的提问中,什么礼貌友好,都是奢望,咄咄逼人喋喋不休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