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小莘进来说道:“乐总,郭导在外面等很久了。”
“哦,那请进来吧。”乐伊礼贤下士的姿态做的很足,“郭保昌郭爷是吗?久仰大名,张国师可是非常推崇你的。”
进来的是个圆脑袋,五六十岁的中年男人,看着其貌不扬,就像所有体制干部一样,似乎还带着有话。
“不敢,不敢。”老男人明明也是世情练达的老炮,却是肉眼可见的忐忑,递上剧本,“我把剧本给带来了。”
和在临安拿到的粗疏的手稿不一样,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册子,看上去更像一本出版书籍,而不是一部电视剧剧本,当真称得上精心准备。
而剧本的封面上,同样是三个字:《大宅门》。
乐伊粗粗翻了一遍,历史正剧风格,是部好剧。
这些年流行这种风格的剧本,说不定还能捧个剧王出来。能让那么多业内大佬耗上脸皮也要推荐的人,果然有点本事。
乐伊心里有数了:“听说这个剧本写的不容易?”
“是,我前后差不多写了四十年,被烧了三次,改了四稿。说句不怕您笑话的,不把这个拍出来,我死不瞑目!”
好家伙,这位自己才五十多的年纪,奠基四十年的剧本,差不多是把这一辈子都用在这件事儿上了。
乐伊愿意听故事,哪怕这个故事很长,长到了民国时期。
郭爷原本姓李,1940年出生在京城的一户工人家庭,两岁的时候父亲冻死,他被生母以80大洋卖给了一户姓吴的火车站站长,改了吴姓,后其三姨借钱将其赎回,以200大洋将其卖给了同仁堂的四太太。四太太姓郭,他也就跟着养母姓。
同仁堂的家族姓乐,养母原先是老太太的抱狗丫头,后给了四爷乐镜宇做太太,此时乐镜宇年近七十,不能生育,所以买了他主要是为了继承财产。
民国时期孤儿何其多,能有200大洋身家的不多,能被买来为继承财产的小孩儿更是凤毛麟角,郭爷能有这运道,主要是因为他聪明。
五岁唱戏,八岁作文,所以这样一个人,十六岁开始写以同仁堂这么个大家族为原型的小说,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为了避讳,把《乐家同仁堂》改成了《大宅门》,并且换了人物的名字。
“很多人都有原型,主角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乐镜宇,二奶奶是他的曾祖母,祖母,养母三个人杂糅而成,还有嫁给梅兰芳先生照片的白玉婷,我叫她十二姑……”
乐伊耐心听完,又问:“那您拍这戏,想请谁来演?”
郭保昌可不是对演艺界一无所知的麦加,当下给出了个人选:“白景琦的角色,我想请陈保国来演。”
这人乐伊有印象,是个好演员,可以考虑。
看乐伊微微颔首,郭保昌得到了鼓励:“二奶奶,我想请我的妻子柳格格出演。杨九红,一定要请蒋文丽,《霸王别姬》里的那个眼神,哎呦太好了!她演得出来。呃,还有三爷白颖宇,我想请李程儒出演,他懂戏,懂玩,能出来老京城纨绔子弟那股子架鸟遛狗的劲儿。”
别的演员,乐伊不置可否,大可以交给手下人但是唯有二奶奶的人选,得慎重。
要说这剧的男主是白景琦那毋庸置疑,但是女主角还真不是杨九红或者黄春,而是白景琦的妈,二奶奶。
甚至如果真的要撕一下番位,二奶奶才是绝对主角,戏份和角色还压过了白景琦。
“柳女士有什么演艺经历吗?”
乐伊虽然不怎么管紫微星,但是现在娱乐匮乏,电视还是主要娱乐手段,电视剧她都会瞄到两眼,加上紫微星定时的汇报,和《风声》前期选角的准备工作,全中国有点特色和门道的女演员她都捋过一遍,还真没这号人物。
“她是戏剧团出身,以前一直跟我拍电视剧。”
也就是说,演艺经历不出彩。
二奶奶可不是一个可以用兼职撑起来的角色。
但是她没直接拒绝:“冒昧问一下,尊夫人今年芳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