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则是郑重道:
“袁绍此人外表宽厚而内心喜欢猜忌别人,任用臣子却又担心他们不能忠心耿耿,如董昭,朱灵之流因此投奔了曹公。而曹公您用人不疑,通达事理,不拘一格,只要是能力的人无论出身都能合理的应用,在气度方面上您胜过了袁绍。”
“袁绍遇事迟疑不决,总是错失良机,我们征讨吕布,张绣等人,后方空虚,他竟然都视若无睹。而曹公不仅能决断大事,而且还能随机应变,这在谋略上胜过了袁绍。”
“袁绍手下号称士兵百万,但他军纪松懈,法律不严,士兵虽然多,但是指挥作战必然难以尽其用。而曹公您治军法令严明,赏罚必定实行,自己犯罪都割发代首。因此哪怕士兵虽然稀少,但大家都愿意为曹公拼死作战。这是在用兵上您胜过了袁绍。”
“袁绍所谓的名望,也不过是他借助自身的门庭所发展,而观其本身也不过是装出一副温文尔雅,聪明多谋的样子,只是为了去沽名钓誉。所以依附于袁绍的人也大多是没有才能却徒有虚名的人。而曹公您用仁德之心对待他人,推陈相交却又不在乎名声的好坏,自己的行为谨慎简朴,却又不吝啬奖赏有功劳的人。所有正直忠诚又有实绩的人都愿意归附曹公,这是在品德方面胜过了袁绍。”
荀彧一口气说了这些话:“曹公在这四方面都赢过袁绍,是以正道讨伐不义!那么袁绍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曹操哈哈大笑:“听你这么吹捧我了一番,我确实是稍微有了一点信心啊。不过实力的差距确实存在,不是你说这些就可以弥补的啊。”荀彧:“那曹公就要想法子弥补这些差距,尽可能让降低袁绍的实力。”
曹操摸了摸下巴:“那么……主动出击如何?袁绍现在这么狂妄,应该想不到我会这么大胆吧?”
荀彧微笑:“看来曹公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我来猜猜。曹公的目标是河内吧?”
曹操也是笑了起来:“没错,真是河内!”河内,是个要地。
它在洛阳的边上,又依靠着黄河,位置非常险要。
光武时期,此地就曾经是军事要地,刘秀安排了心腹大将寇恂亲自镇守。
在某种意义上,此地的重要性甚至赢过了洛阳。
至于现在的河内太守张杨,世道之中对他的风评都非常优秀。他曾是并州的一员战将,在对胡人的战争之中立下过大功劳,因此让他名声显赫。
李傕郭汜作乱,汉献帝出逃洛阳,张杨则是恭敬的出兵迎接了汉献帝,并送上了美味的食物和酒水。
相比于其他大臣都想留在汉献帝身旁争权夺利,张杨则是选择离去,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职责还是应该在外为汉朝守卫疆域。
后来曹操迎接了献帝,跟张杨之间也是有一些不对付,甚至上表弹劾张杨,但是汉献帝一直牢牢记着张杨的护驾之功,命令以后都不可以再提此事。
张杨为人仁厚,曾经有手下的士兵叛变,被张杨抓获之后他也没有进行惩治。
而是对着犯人痛哭流涕,认为是自己的德行不够好。
然而这样的张杨却死了,死在了自己的手下的手中。
原因是因为他想帮助吕布,他和吕布有着深厚的交情。吕布被李傕郭汜打败,从长安出逃的时候,是张杨收留了吕布,并保护了他。因此两人也有了深厚的友谊。
曹操攻打吕布,张杨离的很远无法救援,只能出兵遥相呼应,想要分散一下曹操的注意力。
接下来,一幕滑稽的大戏就开始了。
张杨手下的大将杨丑刺杀了张杨,想要前去投奔曹操。
结果另一个大将眭固又杀了杨丑,他的想法是要去投奔袁绍。曹操收到了杨丑投降的文书,结果又发现杨丑被杀了,这感觉着实有些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