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混乱的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日子一直过得很安静。
在这一年里,
袁绍击败公孙瓒,逼得他自焚于易京,
手握冀幽青并,虎视中原,虽然在河北依然有一个叫张燕的小强没有解决。
曹操击败吕布,吕布拼死一战留下一丝气概,拿下徐州,曹操也是没了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大本营兖州会被人突袭。
整个中原也被他牢牢掌控在手,西至长安,北至下邳。
周润则是趁着曹操和吕布鹬蚌相争,捡了个便宜得了广陵一郡,孙策带着周瑜等一帮手下往海上跑去,至于去了哪里,无人可知。
然而周润现在手握六个半郡,天下也是无人敢轻视江东。
只不过大战之后所有人似乎都决定休养生息,袁绍没有动静,曹操没有动静。周润想有动静,最会也是觉得也许等待时机的变化或许才是最靠谱的。
但是一切调度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只不过时间可能要推迟罢了。
不急着打仗,那么周润就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所有的事情他都安排的明明白白,都有相应的官员去做,
除非有重大的事情需要周润拍板,其余的事情周润都给了手下足够的信任。所以现在周润每天的兴趣就是去学舍看一看里面的情况,
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发展,再加上周润不吝啬投资,学舍的规模也是慢慢变大。
而且周润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对学舍进行构思。
本来学舍只是一个士人用来讲学的地方,并且定期举行,但是士人聚集的越来越多,很多人很有可能错过了讲学,很多人都没有地方居住。
周润的灵感就出来了,他在秣陵城外的拉出一块空地开始大兴土木,做出了“学舍”。
就是为各地远来的士人居住,而且周润特意把条件弄的简陋了一点,因为对环境的忍耐力有时候也能体现出对于求学的渴望。
而且周润还要收住宿费,收的不多但是一定要收。
求学之路本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不能忍受环境的,不愿意赚钱求学的,凭什么做一个士人呢。
老实回家种地不好吗?周润本来确实有些担心会不会引起士人的反感,但是最终结果不坏。
周润是按十天一计费的,有些士人一口气就付了一百天的钱,有些人则是先付十天的钱,然后到期再付,非常的紧巴巴。
这让周润也是有些尴尬。
毕竟,大部分士人都是大家出身,怎么会缺钱?周润都感觉自己有些对不起寒门士子了,但是必须一视同仁。
接下来周润对于学舍也进行改革了,除了让当世著名的士人讲学之外,周润也鼓励年轻士人上台表达意见。
虽然孔融,祢衡这些人才华出众,让听课的人受益匪浅,
但是如果不融会贯通,怎么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