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达目的,他决不罢休。
在朱墨已经没有精力去考虑案件最终结果的时候,张智则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开始了新一轮的庭外公关。
并且,他又一次因为怀疑自己的律师从中作梗,干脆直接从海东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重新委托了代理律师。这是张智在这个案子里为自己聘请的第三任律师。
“哼,我看你朱墨还能把海东的律师也拉到你那边去?”他愤愤地想。
张智一边忙着做实验写论文,一边为毕业后的去向做着种种准备,一边四处托关系想要打通上宫区法院那边的关节,一边还要不断地带着律师在海东和西城之间来回奔波。
这样的折腾,换了其他人,可能早就筋疲力尽招架不住了,可是,此时的张智,凭着强大的心理支撑,不仅齐头并进地兼顾到了,而且对中国UPC工业协会的工作也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环。
他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中国UPC工业协会担任的这个秘书长,将是他博士毕业后,选择理想去向的重要身价砝码。而且做好协会工作,本身也是为毕业后寻找出路所做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诸事缠身的张智,竟在这个时候,又一次策划举办UPC产业学习培训班,并且全程事无巨细地亲自安排培训班的各种事项。
张智担任中国UPC工业协会秘书长,最初并不是太清楚这个秘书长到底都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他认为,自己这个专门搞科研的人来当这个秘书长,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所以,那时他对担任这个秘书长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并且还很有些轻看的意思。
还是朱墨根据自己在采访中对一些不同性质协会的了解,给张智出主意,建议他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和展会活动,丰富协会的工作内容,打开他在协会的工作局面。
眼下的张智,对驾驭协会工作已经是游刃有余。
他越来越庆幸自己担任了这个之前并不被自己看中的秘书长,因为下一步的打算,他很大程度上都要仰仗这个身份来实现。
所以,尽管举办培训和各种展会活动的组织工作繁琐杂碎,然而张智却热衷于此,并且频次越来越密集,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
他的目的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担任秘书长以来,已先后组织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两千多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活动已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学习交流平台,协会的各项工作因此得到了一致认可。
而曙光院作为协会理事长单位,知名度随之提升,这可以直接促进曙光院的科研、生产和经营。因此,他张智也可以进一步赢得林院长这个协会理事长的赞赏和倚重。
这表现在很多事情上,林院长已经是对他能帮就帮。比如,朱墨向林院长提出的取消在他的博士委培合同上做担保人的问题,林院长最终采取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林院长的这个态度,张智自然心领神会。但张智心里也非常清楚,林院长之所以这样做,前提是,林院长相信他说过的话,相信他博士毕业后一定会回到曙光院。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UPC产品在建筑、汽车制造、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举办培训班,他既可以稳固老朋友,还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张智现在对结识朋友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前在曙光院的时候,他曾经全力以赴追求的是专心致志地搞科研,觉得多一个朋友就会多分一份心,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花在朋友身上。
但是现在,他的想法已同过去完全不同。就像这次打官司,他已经不止一次地暗自感慨,朋友到用时方恨少啊。
——培训班可以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教授前来授课,而邀请哪个专家或者教授,都要由他亲自选择认定。
这样一来,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学院甚至学校的领导、行业内的权威人士等等,他都可以借邀请他们前来授课,进行感情联络,这无疑可以让他在许多事情上左右逢源。
——协会不仅专门设有专家委员会,而且还创办有权威的专业性刊物。
对于前者,专家名单人选的确定,他这个秘书长的意见非常重要。
对于后者,担任协会主办的刊物主编,他可以当仁不让,这样,不管是自己发表文章,还是帮助他想帮助的人发表文章,那就是自己的一块自留地。
这种资源,简直是稀缺之至。
——作为民间团体性质的协会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展会,可以不必拘泥于在任何城市进行,甚至可以变培训为考察,把培训班搬到国外去。有多少人多少事都需要有这样一个渠道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啊。
正是出于以上种种方面的考虑,张智对待这次培训班,在分身乏术心急如火之下,他照样不遗余力事无巨细地逐个确定授课人员的名单,然后把每个授课人的时间安排对接好,再亲自安排他们的食宿交通等事项……